题目内容

“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这一说法()

A. 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它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B. 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它认为有一个主宰万物的天
C. 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它坚持主观能动性与规律的统一
D. 是机械唯物主义观点,它割裂了人和自然的关系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中外哲学家在思考世界时往往会有一些相似的观念,下列各组观点属于同一种哲学派别的是()

A. 管子: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 费希特: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
B. 朱熹: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柏拉图;现象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或摹本
C. 王充: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叔本华:万物是我们的表象
D. 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

孔子认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孟子认为:“万物皆备于我。”两种观点的主要区别在于()

A. 前者强调客观条件,后者强调主观条件
B. 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
C. 前者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D. 前者是封建迷信,后者强调意识反映物质

在中国传统哲学两千多年的发展进程中,依次集中讨论的主要问题大体是:先秦至两汉时期的天人之辩和名实之辩,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有无之辩和形神之辩宋元明清时期的理气之辩和心物之辩。这些论辩都蕴含着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和讨论。这表明哲学的基本问题()

A. 是中国传统哲学研究的唯一问题
B. 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C. 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D. 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志

中国有句古话:“同行是冤家。”但正是因为行之间的竞争,推动着行业的整体发展。从哲学角度看,这说明()

A. 事物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B.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D. 追求真理是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