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四川)根据《刑法》规定,关于教唆犯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 教唆未成年人贩卖毒品的,成立贩卖毒品罪,应当从重处罚
B. 教唆犯都是主犯
C. 教唆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成立引诱他人吸毒罪的教唆犯
D. 传授犯罪方法的行为,一律不成立教唆犯
查看答案
(2005年)甲利用到外国旅游的机会,为了自用,从不法分子手中购买了手枪1支、子弹60发,然后经过伪装将其邮寄回国内。后来甲得知乙欲抢银行,想得到一支枪,就与乙协商,以5000元将其手枪出租给乙使用。乙使用该手枪抢劫某银行,随后被抓获。对甲的行为应如何处理?
A. 以买卖、邮寄枪支、弹药罪与抢劫罪并罚
B. 以买卖、邮寄枪支、弹药罪与非法出租枪支罪并罚
C. 以走私武器、弹药罪与抢劫罪并罚
D. 以走私武器、弹药罪、非法出租枪支罪、抢劫罪并罚
(2008年)甲潜入乙的住宅盗窃,将乙的皮箱(内有现金3万元)扔到院墙外,准备一会儿翻墙出去再捡。偶尔经过此处的丙发现皮箱无人看管,遂将其拿走,据为己有。15分钟后,甲来到院墙外,发现皮箱已无踪影。对于甲、丙行为的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
A. 甲成立盗窃罪(既遂),丙无罪
B. 甲成立盗窃罪(未遂),丙成立盗窃罪(既遂)
C. 甲成立盗窃罪(既遂),丙成立侵占罪
D. 甲成立盗窃罪(未遂),丙成立侵占罪
(2007年)根据刑法规定与相关司法解释,下列哪一选项符合交通肇事罪中的“因逃逸致人死亡”?
A. 交通肇事后因害怕被现场群众殴打,逃往公安机关自首,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
B. 交通肇事致使被害人当场死亡,但肇事者误以为被害人没有死亡,为逃避法律责任而逃逸
C. 交通肇事致人重伤后误以为被害人已经死亡,为逃避法律责任而逃逸,导致被害人得不到及时救助而死亡
D. 交通肇事后,将被害人转移至隐蔽处,导致其得不到救助而死亡
(2006年)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甲潜入乙家,搬走乙家1台价值2000元的彩电,走到门口,被乙5岁的女儿丙看到丙问甲为什么搬我家的彩电,乙谎称是其父亲让他来搬的。丙信以为真,让甲将彩电搬走。甲的行为属于诈骗
B. 甲在柜台假装购买金项链,让售货员乙拿出3条进行挑选,甲看后表示对3条金项链均不满意,让乙再拿2条。甲趁乙弯腰取金项链时,将柜台上的1条金项链装入口袋。乙拿出2条金项链让甲看,甲看后表示不满意,将金项链归还给乙。乙看少了l条,便隔着柜台一把抓住甲的手不让其走,甲猛地甩开乙的手逃走。甲的行为属于抢夺
C. 甲在柜台购买2条中华香烟,在售货员乙拿给甲2条中华香烟后,甲又让乙再拿1瓶五粮液酒。趁乙转身时,甲用事先准备好的2条假中华香烟与柜台上的中华香烟对调。等乙拿出五粮液酒后,甲将烟酒又看了看,以烟酒有假为由没有买。甲的行为属于盗窃
D. 甲与乙进行私下外汇交易。乙给甲1万美元,甲在清点时趁乙不注意,抽出10张100元面值的美元,以10张10元面值的美元顶替。清点完成后,甲将总面额8.3万元的假人民币交给乙,被乙识破。乙要回1万美元,经清点仍是100张,拿回家后才发现美元被调换。甲的行为属于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