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法官在处理涉外民商事案件时所遇到的识别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下列哪几项?( )

A. 不同国家往往对同一事实赋予不同的法律性质,从而导致适用不同的冲突规范
B. 不同国家对同一冲突规范的连结点有不同的解释
C. 不同国家往往有一些自己独特的法律概念
D. 不同国家对同一问题规定的冲突规范具有不同的含义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下列公约中哪些对反致制度予以了肯定性的规定?( )

A. 1978年《代理法律适用公约》
B. 1902年《婚娴法律冲突公约》
C. 1989年《死者遗产继承法律适用公约》
D. 1985年《国际货物销售合同法律适用公约》

法院地国依自己的冲突规范本应适用某一外国法,如果该外国法本身的规定与法院地国公共秩序相抵触,即可以排除该外国法的适用。这种主张被称为公共秩序中的( )。

A. 联系说
B. 结果说
C. 主观说
D. 客观说

我国法律规定:“……适用外国法律或者国际惯例的,不得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公共利益。”下列有关我国公共秩序保留立法的表述哪些是错误的?()

A. 我国采取直接限制的立法模式,运用起来比较灵活
B. 我国采取合并限制外国法适用的立法模式
C. 我国公共秩序保留不仅指向外国法律,而且指向国际惯例
D. 对于确定违反公共秩序的实际标准,我国采取了“结果说”

处理涉外民事法律关系时,考虑涉及的内国法和外国法究竟属于强行法或任意法,是属地法还是属人法,然后决定选择哪一国的法律,是( )。

A. 依法律关系的性质选择的方法
B. 依法律的性质选择的方法
C. 规则选择方法
D. 功能分析方法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