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文章《邓稼先》引用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一首歌的目的是( )
A.有一位导演要拍摄“邓稼先传”,要“我”给他提建议,于是“我”建议他采用这首歌作背景音乐。
B.这首歌是“我”父亲所喜欢的,他一生都喜欢,所以我也喜欢这首歌,故在此引用。
C.作者用这首歌来歌颂邓稼先的那种献身精神,是对他为祖国国防屡建奇功的赞美,也是对他为中国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命运的贡献的真实写照。
D.作者觉得行文太枯燥,加上一首歌,增加文章的文学色彩。
查看答案
9.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愿为市鞍马(买) 东市买骏马(市场)
B.出郭相扶将(外城) 著我旧时裳(穿)
C.朔气传金柝(北方) 策勋十二转(记功)
D.军书十二卷(十二本) 赏赐百千强(多,余)
8.对课文《黄河颂》内容的分析错误的是( )。
A.《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三乐章的歌词,也是二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
B.诗歌着眼于“歌颂”,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在我们面前,他站在高山之上,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气势恢宏的颂歌。
C.诗人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向它学习,像它一样伟大坚强。
D.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7.对诗歌《黄河颂 》的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第2节“望黄河”部分,一个“望”字统领下文,“望”的内容虚实结合,章法谨严。
B.诗中“啊!黄河!”反复出现,起到了分层的作用。
C.全诗都以第二人称“你”来称呼黄河,使感情抒发得更为直接、真切、浓烈!
D.诗歌写得明快雄健,以长句为主,长短结合,自由奔放且错落有致。
6.对课文《土地的誓言》的分析,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
B.标题“土地的誓言”应理解为“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
C.文章大量运用排比,造成连贯的、逐渐增强的气势。
D.作者将倾诉对象拟人化,以“她”而不是“它”相称,隐含将土地比作“母亲”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