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海发光强的海区能映出黑夜的海景,因此在没有月光的夜晚,当船舶遇到海发光时,能使船长产生错觉,导致海损事故,影响船舶的安全航行。正确掌握海发光可以预报天气,我国辽宁、河北一带的渔民经多年观察总结出海火见、风雨现的民谚。鱼游动时所发生的海光,暴露了鱼群的藏身之地,因此,经验丰富的渔民在夜间利用它来捕鱼。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 海发光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
B. 海发光的优点和缺点
C. 海发光的利用方法
D. 任何事物都有矛盾的两个方面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从2011年8月中旬以来,新闻界开始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活动。长期以来,新闻界一直有“脚板底下出新闻”“接地气”“捉活鱼”等好传统、好作风,不少记者坚持长期奔跑在基层、乐于在第一线采访,这些记者写出来的作品及时反映了一线实践和生活的新鲜事实,带有泥土的芳香。这表明,要写出好的新闻作品,深入基层、投身实践,是做好记者工作的基本功。这次“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就是要切实将这种好传统、好作风继承下来,继续发扬光大,把基本功练好、练扎实。而要做到这一点,下去“一阵子”怎么可能呢只有长期坚持,持之以恒,才能见成效。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 记者只有下基层才能写出好的新闻作品
B. 记者下基层必须持之以恒
C. 记者应当下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全身心走群众路线
D. 一味坐在办公室是培养不出好记者的

A、B、C、D、E是从小到大排列的五个不同整数,用其中每两个数相加,可以得到十个和,这十个和中不相同的有八个:分别是17、22、25、28、31、33、36与39。请问这五个整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

A. 11.5
B. 14.2
C. 13
D. 17.4

在近代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大量“外来语”甚至有“外”来居上之势,盖因“西学”较“中学”发达先进也。无论高兴与否赞成与否,这种自然而然的过程就是如此,难以人为改变,大可不必因此而痛心疾首。若一定要“查户口”“讲出身”,非要“正本清源”查“血统”,非祖宗八代“根正苗红”不可,一定要把这种带有“殖民”色彩的“外来语”统统扫地出门,则我们现在几乎无法开口说话。应当说,从总体上来看,无论是方言还是外来语,都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新鲜、丰富、精确。 根据这段文字,以下哪项与作者支持的观点不一致( )

A. 语言在交流、演变中的“功利性”是客观规律,我们应顺其自然地接受它、利用它,而不要人为地去改变它
B. 对语言的演变现象不妨持豁达的态度,不必动辄大惊小怪、批评指责,过分地强调“正统”是有害且不识时务的
C. 坚守正统语言是不切实际的,只有积极吸收、利用外来语,我们的语言才会更加生动、新鲜
D. 方言和外来语不是洪水猛兽,它们能够使我们的日常用语更生动、新鲜、丰富、精确

中国古代宫廷建筑讲究“四隅之制”。“四隅之制”是《周礼·考工记》中高等级建筑的一种做法,后为帝王之家使用。古代称四隅为“地维”或“四维”,即“东南巽,东北艮,西南坤,西北乾”,其理论依据是“天圆地方,天有九柱支持,地有四维系缀”。古代建筑运用四隅的形制不多见。据记载,唐代大明宫麟德殿、北宋东京汴梁宫城、宋代山西汾阴后土庙是有角楼的。现存的山东泰安岱庙、北京紫禁城有角楼。紫禁城不仅城隅有角楼,在外朝三大殿院四角的还设有崇楼,其建筑形制很高。崇楼屋顶为重檐歇山式,装修为三交六梳菱花窗,在勘查其隐蔽部位时还发现,该建筑在早期为龙草和玺彩画。 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

A. 北京故宫角楼在早期绘有龙草和玺彩画
B. 三交六梳菱花窗是故宫崇楼特有的装修形式
C. “四隅之制”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最高等级
D. 现存古建筑中少有运用“四隅之制”的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