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遭到敌人严密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面对日益困难的经济形势,毛泽东在延安发动了大生产运动。1941年春,八路军三五九旅奉命垦荒南泥湾。当时的南泥湾野兽出没、人迹罕至,一派荒凉。三五九旅的战士们却发现南泥湾水源充足,地理、气候与陕北其他地方不同,于是就打破陕北只种旱地的传统与常规,把南方耕种水稻的经验同南泥湾的生态结合起来,试种水稻、开辟稻田获得成功。经过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战士们将荒芜的南泥湾变成了“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成功开垦南泥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困境中奋起、在艰苦中发展的一个缩影。这说明:
A. 条件对事物的发展和人的活动具有支持或制约作用
B. 条件可以改变,经过努力,可以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
C. 改变和创造条件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D. 必须反对无条件论和唯条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