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将“立德”置于“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之首,重视人的道德品质的养成,认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认为教化的目的是“明人伦”,培养有道德的人。这说明中国古人崇尚精神,十分重视()

A. 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
B. 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
C. 人生境界和理想人格
D. 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了56个民族多元一体、交织交融的融洽民族关系,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特别是近代以后,面对外敌入侵,我国各族人民并肩作战,浴血奋斗,打败了一切穷凶极恶的侵略者,捍卫了民族独立和自由,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保卫祖国、抵御外辱的壮丽史诗。今天中国取得令世人瞩目的发展成就,更是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努力的结果。这充分展示和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

A. 伟大团结精神
B. 伟大梦想精神
C. 伟大创造精神
D. 伟大奋斗精神

习近平指出:“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这里的“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强调的是核心价值观养成的()。

A. 重要性
B. 规范性
C. 合理性
D. 连续性

当今时代,中国精神由()构成。

A.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B. 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
C. 传统文化和革命精神
D. 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高尚道德品格的形成重在实践,贵在坚持。大学生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就要( ),培养志愿服务精神,大力弘扬时代新风,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

A. 提高知识文化水平
B. 向道德模范学习
C. 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D. 好好学习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