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37):求助者:知道了,认清自我能算目标吗?解决烦恼问题、内心纠结问题,还有最主要的就是最终做出决定,暂时就这些吧。制定心理咨询目标时,一般是()
A. 咨询师主动提出以提高效率
B. 咨询师等待求助者提出后再讨论
C. 鼓励求助者先提出再讨论
D. 根据实际情况不必计较先后顺序考察知识点:国家心理咨询师(2级)/心理咨询技能/咨询目标
查看答案
案例二: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9岁,国外某企业研究人员。案例介绍:求助者医科大学毕业后到国外学习,取得了硕士学位,后来在该国一家高科技医药企业从事研究工作,发展前景很好,收入颇丰。半年前其父被诊断为晚期肺癌,求助者觉得自己是医科大学毕业的,应该回来为父亲做些事情,但苦于自己的工作不允许长时间请假。其母曾暗示求助者应该回国发展,其父却不同意她回来。求助者觉得应该回国照顾父亲,
A. 常形的
B. 变形的
C. 常态的
D. 异形的
案例一(49):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你对自我的认识在这件事之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你无法解释变化的原因,但你对变化的结果感到震惊和恐惧。接受这种变化无疑就是否定了自己,你无法接纳现在的自己,所以你现在非常痛苦,是这样吗?这句话表明了咨询师()
A. 听懂了求助者所讲的话
B. 知道了求助者困惑的原因
C. 察觉到了求助者的巨大变化
D. 理解了求助者的内心和体验
案例一(51):心理咨询师:你看,通过咨询,你能对自己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就是咨询的作用。现在你痛恨自己,因为你心中有一个完美的“期待”的自我,当“现实中的你”和“理想中的你”不一致时,你就很恐慌。本段话表现了咨询师对求助者的()
A. 鼓励鼓舞
B. 温暖热情
C. 积极关注
D. 通情达理
案例一(16):求助者:(沉默)我指的是感情关系,如果他出差了,我会很想他,甚至会梦见他。心理咨询师:你们是校友,还是同事,两人关系还很好,所以这也正常啊!咨询师此时没有进一步提问,而是进行了评价,这可能使求助者感到()
A. 被认同而促进深入表达
B. 咨询师轻视自己的问题
C. 被误解而产生戒备心理
D. 自己的情感是很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