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关于面向对象

A. 组织并确定对象关系是面向对象设计阶段的活动
B. 发现并确定业务对象是面向对象分析阶段的活动
C. 建模系统功能是面向对象分析阶段的活动
D. 确定对象间的通信方式是面向对象设计阶段的活动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某ATM自动取款机系统中,“查询余额”和“取现”两个用例都需要检查用户的验证码是否正确,为此定义一个通用的用例“核查验证码”。那么用例“查询余额”和“取现”与用例“核查验证码”之间是(11)。

A. 包含关系
B. 扩展关系
C. 泛化关系
D. 关联关系

案情:甲、乙将丙女强奸后,将丙女杀害。(事实一)一周后,二人担心出事,又回到犯罪现场计划毁灭尸体,在移动尸体时,二人从丙女身上发现名贵手机一部(价值20000元)和一张银行卡(背面写有密码)。他们焚尸后,由甲持卡到ATM机中取款,由乙负责望风。甲从卡里取出2万元,但告诉乙说卡里只有5000元,分给乙3000元。(事实二)他们回到住处,在丙女手机的通讯录中,发现了丙女老公丁的电话,于是二人商议,由乙给丁打电话,谎称丙女被绑架,要求丁准备10万元于当日下午5点之前送到约定地点,否则杀害丙女。丁报警,警察安排丁按照乙的要求按时将钱送到约定地点,以便顺利抓获罪犯。丁照办。在丁刚刚将钱交给乙后,乙就被在一旁埋伏的警察抓获。(事实三)甲在住处给乙打电话,询问事情办的如何,但发现乙关机,感觉可能出事了,于是乘坐长途大巴逃往山东老家。到站后,甲最后一个下车,发现汽车下面的行李箱中,除了自己的黑色行李箱之外,还有一个红色行李箱,以为是其他乘客遗忘的,就顺手将红色行李箱一起拿走,回到家发现红色行李箱中有5000元现金和衣物。(事实四)乙被抓获后,主动交代了自己和甲的共同犯罪事实(事实一、二、三),并告诉警方自己在犯罪中掌握的甲的手机号码和藏匿地址,警方据此将甲顺利抓获。(事实五)甲被抓后,除了如实交代自己和乙的共同犯罪事实外,还交代了自己顺手拿红色行李箱的事实。(事实六)问题: 对事实五应如何认定为什么

已知f1,f2是同一个类的两个成员函数,但f1不能调用f2,说明(8)。

A. f1、f2都是静态成员函数
B. f1是静态成员函数,f2不是静态成员函数
C. f1不是静态成员函数,f2是静态成员函数
D. f1、f2都不是静态成员函数

已知两个类O、P,类O中定义了一个私有方法F1和一个公有方法F2;类P中定义了一个公有方法F3,类P为类O的派生类。它们的继承方式如下所示。 class P:private O{...}; 在关于类P的描述中正确的是(6)。

A. 类P的对象可以访问F1,但不能访问F2
B. 类P的对象可以访问F2,但不能访问F1
C. 类P的对象既可以访问F1,也可以访问F2
D. 类P的对象既不能访问F1,也不能访问F2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