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湖南省粮食播种面积5 295.42千公顷,增长1.5%。其中稻谷播种面积4 202.22千公顷,增长1.1%。油料种植面积920.23千公顷,增长2.75%。棉花种植面积135.61千公顷,增长1.9%。蔬菜种植面积1 048.91千公顷,增长5.2%。粮食总产量2 901.18万吨,增长1.6%,其中稻谷产量 2 514.81万吨,增长1.2%。全年出栏肉猪7 700.57万头,增长2.7%;出笼家禽60 447.05万余,增长 5.5%;水产品产量190.74万吨,增长6.4%。 2006年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百分之几()
A. 13.56%
B. 15.36%
C. 86.68%
D. 84.64%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以下问题。西安半坡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典型,以红质黑纹的彩陶为特征。其后的龙山文化,则以坚硬的黑陶为特征。半坡彩陶上每每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画,和器物上花纹判然不同。黑陶上也有这种刻画,但为数不多。刻画的意义至今虽尚未阐明,但无疑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如花押或者族徽之类。我国后来的陶器、铜器或者其他器物,有“物勒工名”的传统。殷代的青铜上就有一些表示族徽的刻画文字,和这些符号极相似。由后比例前,也就如由黄河下游以溯源于星宿海,彩陶上的那些刻画记号,可以肯定地说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国原始文字的孑遗。彩陶上的花纹,有些如人形、人面形、人着长衫形、鸟形、兽形、草木形等等,画得精巧,得心应手,看来显然在使用着柔软性的笔了。有人以为这些绘画是当时的象形文字,其说不可靠。当时是应该有象形文字的,但这些图形,就其部分而言,确是花纹,而不是文字。在陶器上既有类似文字的刻画,又有使用着颜料和柔软性的笔所绘画的花纹,不可能否认在别的质地上,如竹木之类,已经在用笔来书写初步的文字:只是这种质地是容易毁灭的,在今天很难有实物保留下来。 作者推断“当时是应该有象形文字的”的依据,正确的是()。
A. 写在竹木上的文字质地容易毁灭,难以保留至今
B. 半坡彩陶上的花纹形式多样,都有别于刻画的绘画
C. 半坡彩陶上已出现了具有文字性质的简单的刻画
D. 半坡彩陶上的人和物的形状,已初具象形文字特点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以下问题。科学家利用卫星进行了有关实验:一些星际空间的小分子物质在太阳紫外线照射下生成了氨基酸等大分子。一些科学家认为彗星在空间运行时会吸附上这些大分子;( ),由于彗星结构松散,其吸附的大分子在紫外线的照射下更容易产生类生命物质。它们虽具有类似原始生命的结构,但不能自我复制。据此推测:地球生命之源可能来自40亿年前坠入地球海洋的一颗或数颗彗星。当时地球大气密度很高,减慢了彗星下坠的速度,使彗核表面的温度不会过高,从而保护了彗核表面的类生命物质。当彗核坠入海洋后,它们得到了再发展的条件,便形成了更为复杂的系统(通常由上百个分子组成)。该系统只让氧气、水等小分子进出,而氨基酸等则不能进出,久而久之这种有序状态促成了该系统能自我复制,进而导致了生命的诞生。 “当彗核坠入海洋后,它们得到了再发展的条件”的含义是()。
A. 海洋使彗核表面的类生命物质处于系统而有序的状态
B. 彗核表面的类生命物质只有在海洋中才能生存和发展
C. 海洋为彗核表面的类生命物质的进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D. 彗核表面的类生命物质在海洋中找到了生命的起源地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以下问题。继19世纪的报刊和20世纪的广播、电视之后,1993年因特网开始向公众开放,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正式提出“第四媒体”的概念。在我国,除传统媒体如《人民日报》等纷纷上网办电子版外,许多网站的新闻味越来越足,第四媒体正在崛起。专家们预言,10~20年内第四媒体的影响力将可能超过传统媒体。理由是,广播问世38年拥有5 000万听众,电视则用了13年,因特网只用了4年。因特网作为一种媒体,优势十分明显:全球一网,信息无限,时效更快;文、图、动画、声音等合为一体;每个人可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发表意见,每一个新闻机构甚至个人都可以随时向全世界发布新闻。对于21世纪的第四媒体,有的专家这样描述——这是一张个性化的电子报纸,它是一个带超薄型大平面显示版的移动式网络计算机,不仅有图文声情,甚至扩展到三维空间,它以我为中心,按照受众的需要进行信息项目自主选择、组织。有的专家称之为“我的报纸”。【 】,第四媒体还只是一个小弟弟。即使在美国它也还不能提供比印刷更多、更快的东西。多数公司只因为这是一个潮流才不得不坚持,一些小报已经停止了电子版。调查表明,关于克林顿绯闻的“斯塔尔报告”,只有22%的人是在网上了解到的。这说明因特网在现在的传播中并不占较大比例。有的专家认为,网络媒体应争取远距离受众,提供交互式服务,满足共性前提下的个性要求。有的专家则认为第四媒体首先要做的,是为争取到生存所需的关键数目的受众而努力。 对因特网的优势,本文所强调的主要是()。
A. 更能满足个性要求
B. 将在21世纪起主导作用
C. 尽现了传统媒体最主要的优点
D. 全面影响21世纪的人类生活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以下问题。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以及电子信息资源的不断丰富,出现了电子图书馆。人们在探讨图书馆的未来形式时,还提出诸如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无墙图书馆和全球图书馆等新概念。狭义的电子图书馆是指使用电子介质(磁盘、光盘等)存储、检索和传递信息的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也没有传统印刷型图书,而是利用纯数字化的信息为读者提供网上服务;虚拟图书馆不是一个独立的实体,只是一种为用户提供各种入口去获取所需信息的环境,它拥有二维或三维人机界面,并能使用户任意浏览和存取信息。实际上,这三类图书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图书馆界统称其为电子图书馆。美国《电子图书馆法案》明确了电子图书馆系统应具备的特征,即:(1)利用一系列技术能够将包括教育和研究在内的大量信息发送到家庭、学校和社区,并能提供检索;(2)提供的多媒体程序能为正规的和非正规的教育与学习提供帮助;(3)这些信息与服务可提高生产效率,能为每个人的生活提供新的选择,并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4)这些信息与服务必须是可共享的。 属于“电子图书馆系统应具备的特征”的是()。
A. 在家庭、学校、社区间建立大量信息的联系
B. 为正规和非正规的教育与学习提供帮助
C. 可提高生产效率和每个人的生活水平
D. 必须使每个人享受这些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