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以下关于法定继承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在没有扶养协议和遗嘱的情况下适用
B. 根据法律确定遗产分配的原则
C. 依据法律确定继承顺序
D. 在扶养协议和遗嘱有效的情况下仍适用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社区矫正作为社会工作的重要内容,同儿童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等一样体现了其()。

A. 社会性
B. 福利性
C. 经济性
D. 救助性

个案研究属于社会政策评估中收集资料方法中的()。

A. 参与观察法
B. 定量研究方法
C. 定性研究方法
D. 整合研究方法

案例分析题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35岁,某学校教师。案例介绍:求助者对人热情,乐于助人,其丈夫经营一家公司,收入颇丰,因此在经济上经常帮助他人。求助者与一位同事关系良好,过去曾多次帮助她,但近来两人产生矛盾。求助者非常生气,内心很痛苦,主动来进行心理咨询。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一段咨询谈话。心理咨询师:你能详细地说说你生气的原因吗?求助者:我以前和这位同事关系很好,那年她丈夫出了车祸,肇事司机逃逸了,我借给她七八万为她丈夫治疗,很长时间都没归还。前些日子我母亲突发心脏病要住院,我那天偏偏忘了带钱,可巧的是那天正好发了教师节补助,我就向她借钱,我说了第二天就可以还给她,可她居然支支吾吾的没有借给我。我当时没多想,赶紧向其他人借,为此险些耽误我妈治病。后来我越想越不对劲,我可以借钱给你,你就不能把钱借我救救急?她怎么能这样对我啊!我越想越生气,什么人啊!怎么这么自私啊!为这些事我们之间发生了矛盾,现在搞得关系很紧张。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您过去经常帮助她,可在您需要时她并没有帮助你,这让您非常生气,是这样吗?求助者:是的。心理咨询师:咱们前面已经商定了咨询目标,现在看看怎么减轻您的愤怒情绪吧。求助者:好吧。心理咨询师:是您的同事不借给您钱使您生气吗?求助者:那当然是,如果当时她把钱借给我,我怎么会生气?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按您所说,您把钱借给别人,别人也应该把钱借给您。求助者:是的,大家相互帮助嘛,她怎么这样不懂事!心理咨询师:因此您信奉的是一个人对别人怎样,别人就必须对他怎样。求助者:对啊,来而无往,非礼也。心理咨询师:因此,别人对您怎样,您肯定对别人怎样。求助者:对,……不对,(沉默)好像也不是,我初恋男友后来曾经找过我,希望重新来过,经常给我送花,还送名贵的项链,他那时对我挺好的,可我没有对他好。心理咨询师:您刚讲过一个人对别人怎样,别人就必须对他怎样,而您又讲了您的初恋男友后来对您很好,可您并没有对他好,这似乎有些矛盾,您能解释一下吗?求助者:(沉默)……我那时已经结婚了,怎么能再对他好呢?心理咨询师:您看,实际上别人对您怎样,您并没有对他怎样。求助者:好像是的。心理咨询师:都是怎样对待他人的问题,您的要求和做法有些矛盾,您能再解释一下吗?求助者:您的意思是我没有对初恋男友好,表明别人怎样对我,我也可以不怎样对他?心理咨询师:您说呢?求助者:(自语)难道真是这样吗?我把钱借给别人,别人难道可以不把钱借给我?心理咨询师:您认为您生气是由于您的同事没有借给您钱造成的,其实借钱只是一个事件,您要求别人必须像您怎样对她那样对待您,这是您的信念。您的信念有些是合理的,有些是不合理的,不同的信念会导致不同的情绪状态。您现在的情绪是您的不合理信念造成的,通过改变它,您就能改变自己的情绪。求助者:真会这样么?心理咨询师:如果把一枚硬币抛向天空,落回来时是怎样的?求助者:当然是有两种,不,三种可能,一种字朝上,一种徽朝上,还有一种立着不倒。心理咨询师:当您提出要求时,是不是就像把硬币抛向天空一样?求助者:我好像有些明白了,本来有多种可能的事,我就只要求一种?心理咨询师:您对别人提出要求,要求他们必须听您的,这是一种绝对化的要求,一种不合理的信念。如果我们把对别人的"要求"变成"希望",当我们不希望的事发生时,最多是一种失望,不会过分的怨恨别人,自己也就不会生气了。求助者:您讲的很对,我应该接受她把钱借给我,也应该接受她不借。 本案例中,求助者多次出现沉默,可能是因为()。

A. 怀疑
B. 情绪
C. 阻抗
D. 思考

案例分析题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7岁,未婚,某公司职员。案例介绍:求助者的父亲多年前因病去世,母亲辛苦地把她抚养成人,母女感情很好。一年前母亲突发脑血管意外,经治疗保住了生命,目前瘫痪在床,语言功能也受到严重影响。求助者一直精心照顾母亲,尽管辛苦,但毫无怨言。一天同事无意中说道:"您妈活着真是受罪,还不如早点死了解脱了呢!"求助者当时没有在意,晚上想起同事的话,也觉得有道理,但马上想到母亲抚养自己很不容易,自己怎能这么想呢?但从此后"我妈活着真是受罪,还不如早点死了解脱了呢!"这个想法经常出现。求助者觉得自己不该这么想,害怕自己控制不住会做出傻事,拼命想控制住这个想法,但始终控制不住。求助者内心非常苦恼,想摆脱但摆脱不了。以后逐渐加重,反复思考自己的想法有没有错误,为此经常耽误公司的事,影响了工作,受到同事的指责。求助者也知道有些事没有必要反复思考,但无法自拔。求助者为此内心焦虑不安,情绪烦躁,晚上难以入睡,白天没精神。自己主动要求治疗。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性格内向,自我要求严格,做事认真细致,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最好。父亲去世后母亲没有再婚,把全部心思放在求助者身上。求助者懂事、孝顺,在亲朋好友眼中是好孩子。 对该求助者可以排除()。

A. 焦虑性神经症
B. 抑郁性神经症
C. 强迫性神经症
D. 恐怖性神经症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