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极端个人主义是个人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突出强调以个人为中心,在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表现为极端利己主义和()。

A. 精致利己主义
B. 狭隘功利主义
C. 拜金主义
D. 享乐主义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孔子谓“杀身成仁”,孟子曰“舍生取义”,司马迁认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些千古名句说明()。

A. 生命的历程是一个从生到死的过程,有生必有死,这是恒常不变的自然现象。
B.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生命的价值却是无限的。
C. 正是因为生命短促,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才更显示了人生的弥足珍贵。
D. 生与死是贯穿人生始终的一对基本矛盾。

中国古人向来注重荣与辱,并通过“知耻”来进行道德评价和判断。以下关于“荣”与“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荣辱是一对基本道德范畴。
B. “荣”即荣誉,是指社会对个人履行社会义务所给予的褒扬与赞许,以及个人所产生的自我肯定性心理体验。
C. “辱”即耻辱,是指社会对个人不履行社会义务所给予的贬斥与谴责,以及个人所产生的自我否定性心理体验。
D.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辱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的文明程度、社会的治乱安危的体现和表达。

孔子提出“知耻近乎勇”,孟子认为“无羞恶之心,非人也”,管仲提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由此表明,树立正确的()的重要性。

A. 得失观
B. 苦乐观
C. 顺逆观
D. 荣辱观

毛泽东在《七律•长征》一诗中,用“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和“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诗句,来阐明()的辩证统一关系。

A. 顺境和逆境
B. 苦与乐
C. 生与死
D. 得与失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