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因为剩余价值被看作是生产商品中所( )(2000年单选文科卷)

A. 耗费的可变资本的增加额
B. 预付的不变资本的增加额
C. 预付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
D. 耗费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某发电厂有一台变压器,电压为121±2×2.5%/10.5,变压器高压母线电压最大负荷时为118kV,最小负荷时为115kV,变压器最大负荷时电压损耗为9kV,最小负荷时电压损耗为6kV(由归算到高压侧参数算出),根据发电厂地区负荷在发电厂母线逆调压且在最大、最小负荷时与发电机的额定电压有相同的电压,则变压器分接头电压为______kV。

A. 121×(1+2.5%)
B. 121×(1-2.5%)
C. 121
D. 121×(1+5%)

考察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2001年单选文科卷)

A. 价值如何增殖
B. 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形成
C. 剩余价值的实现
D.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已知某变压器电压比为110×(1±2×2.5%)/11kV,容量为20MVA,低压母线最大负荷为18MVA,cosφ=0.6,最小负荷为7MVA,cosφ=0.7,归算到高压侧的变压器参数为(5+j60)Ω,变电所高压侧母线在任何情况下均维持电压为107kV,为了使低压侧母线保持顺调压,该变压器的分接头为______。

A. 主接头挡,U1=110kV
B. 110×(1-5%)挡,U1=104.5kV
C. 110×(1+2.5%)挡,U1=112.75kV
D. 110×(1-2.5%)挡,U1=107.25kV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材料1:谱例:神奇的音乐要素——《瑶族舞曲》材料2:教学案例教学目标:通过欣赏,分析《瑶族舞曲》,能够从音乐的速度、节奏、力度、节拍、音色等不同角度感受和体验音乐情绪及其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教学重点:理解作曲家如何运用音乐要素来表达情感、塑造音乐形象的。教学过程:一、导入1.………2.………(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培养聆听音乐的习惯,提高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并过渡引出新课教学)师:刚才我们欣赏了民族管弦乐曲《快乐的啰嗦》,它是舞曲体裁。接下来我们再欣赏一首同一类型的音乐作品——《瑶族舞曲》。二、新课教学1.初听《瑶族舞曲》,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欣赏聆听作品。思考:①《瑶族舞曲》与《快乐的哆嗦》的情绪有何不同②全曲的音乐情绪如何变化的(设计意图:用问题引导学生聆听音乐,使音乐欣赏更有目的性)2.比较赏析《瑶族舞曲》三个音乐主题。(1)哼唱a、b主题,认识速度、节奏在乐曲中的作用。(2)欣赏b主题乐段,体验音色、力度在乐曲中的作用。(3)欣赏b、c主题乐段了解节拍、速度在乐曲表现中的作用(设计意图:学生是音乐的参与者,应该让他们通过听唱,讨论来体验音乐,并通过发现结论——推翻结论——补充完善结论这一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三、实践与探索1.改编主题音乐师:通过赏析《瑶族舞曲》,大家进一步体验和认识了节奏、速度、力度、音色、节拍等音色要素对音乐作品情绪的影响。那么大家能否运用今天所学尝试改编a、b、c的主题,改变音乐情绪(具体做法:根据学生的音乐能力,尝试邀请个别会乐器的同学,按照老师的设计进行即兴演奏,体验主题音乐改编后的音效,课堂剩余时间如果足够,请全体同学自由创编后展示)2.教师与学生合作师:看了大家的精彩表演,激起了我参与你们探究活动的欲望,下面我尝试改编一个主题,请同学们用不同的击拍方式为我伴奏,并注意我改动了哪些主题,音乐发生什么变化。四、课堂小结通过欣赏和创作实践,我们进一步体验和认识了节奏、速度、力度、音色、节拍等要素对音乐情绪所产生的重要作用。希望今后大家欣赏美妙的音乐时不要忘了它身后那神奇的音乐要素。问题: 分析教学过程“三、实践与探索”,写出该教学过程的设计意图。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