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中国古人用“天色纪时法”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ú)中、日中、日昳(dié)、晡(bū)时、日入、黄昏、人定。从夜晚23时至凌晨01时开始第一个时辰,依次循环。下面根据天色的变化理解的时辰正确的是 ①《孔雀东南飞》:“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句中“鸡鸣”是凌晨01时至03时 ②《孔雀东南飞》:“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句中“黄昏”是晚上19时至21时,“人定”是夜晚23时至凌晨01时; ③《李愬雪夜入蔡州》:“夜半雪愈急”,句中“夜半”是夜晚23时至凌晨01时;④《李愬雪夜入蔡州》:“晡时,门坏”,句中“晡时”是 下午17是至19时。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下列有关中国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房四宝”的“文房”指的是书房,“四宝”则泛指纸、墨、笔、砚等书写工具。
B. 古籍中“经”的注解叫“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注解春秋的书。
C. 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于社会上具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和官吏之统称。
D.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这副对联颂扬的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

为什么DDT在技术上是成功的,而在生态上是失败的?

从生态视角来看,你认为怒江适合水电开发吗?

如何理解“工程师的环境伦理原则”?它是限制了工程师的行为,还是对工程师的行动提供了制度性的保护?为什么?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