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882年,日本官员伊藤博文赴欧洲考察各国宪法,对某国宪法大加赞赏。回国后,他即以此部宪法为蓝本,组织起草和主持制定了《大日本帝国宪法》。这部宪法最有可能是()

A. 英国《权利法案》
B. 德国1871年宪法
C. 美国1787年宪法
D. 法国1875年宪法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与这诗句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A.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B.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C.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D.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钱学森在美期间,撰写的一篇文章封面先是写上Final(最后的定稿),后又在旁边添加了“Nothingisfinal!”(没有什么认识是最后的。)这是因为()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③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④认识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①是我国的权力机关 ②注重加强自身建设 ③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④切实履行国家职能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说法错误的是()

A. 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B. 植物用鲜红的花瓣吸引昆虫传粉,该“信息”属于物理信息
C. 生物圈内所有的生物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D. 红树林的防风消浪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