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没有景物,何来感情”与“没有感情,何来景物”两者的根本分歧是( )

A.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B. 是否承认客观世界的可知性
C. 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
D. 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我国古代经典著作和历史典故中的许多成语简短精辟,蕴涵着深刻的哲学道理。下列能够同时体现哲学史上“两个对子”的一组成语是( )

A. 画龙点睛与喧宾夺主,瑕不掩瑜与本末倒置
B. 返璞归真与审时度势,掩耳盗铃与鬼使神差
C. 防微杜渐与微不足道,唇齿相依与闭门造车
D. 实事求是与拔苗助长,统筹兼顾与顾此失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是人类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在于( )①它正确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②在实践的基础上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有机结合起来 ③它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④它把实践作为自己全部理论的基础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庄子曰:“精神出于道,形本生于精。”与这一观点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A. 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B. 古今异俗,新故异备
C. 理在事先,理生万物
D. 月圆则亏,水满则溢

科学家发现,在面对危险或者恐怖场景的时候,人的大脑深处一小团叫做“杏仁核”的区域总是会进入兴奋状态。“杏仁核”受损的患者,即使面对威胁,也不再会产生害怕的情感。这表明( )

A. 意识的内容是由人脑决定的
B.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C.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
D. 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