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昆明的雨》①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函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题了这样几行字:②“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权鲜腴。”③我想念昆明的雨。④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雨季。“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⑤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⑥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⑦昆明菌子极多。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炒牛肝茵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1)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菌中之王是鸡枞,味道鲜浓,无可方比。鸡枞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一盘红烧鸡枞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有一个笑话: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鸡枞,他跳下去把鸡枞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但也说明鸡枞随处可见。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2)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圆那样大,溜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这种菌子只能做菜时配色用,没甚味道。⑧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为许多久客的游子而写的。我有一天在雨水少住的早晨和德熙从联大新校舍到莲花池去。看了池里的满池清水,看了作比丘尼装(注:比丘尼,佛教指尼姑)的陈圆圆的石像(传说陈圆圆随吴三挂到云南后出家,暮年投莲花池而死),雨又下起来了。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磁杯里),坐了下来。雨下大了。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昆明木香花很多。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但是这样大的木香却不多见。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写了一首诗: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⑨我想念昆明的雨。下列对文章《昆明的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以避邪,这是一种民俗,同时也说明昆明仙人掌很多,且受人喜爱。
B. 作者想念昆明的雨,主要是因为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雨也不是连续地下。
C. 作者将昆明火炭梅与苏州洞庭山、井冈山的杨梅对比,突出前者的味美。
D. 全文主要运用白描手法,把雨季的昆明写得蕴藏着诗意,颇有中国水墨画的意境。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依据《中国石化安全行为指数(SAI)应用指南(试行)》,为保证评估效果,()应该对实施观察的生产建设区域总人数5%以上的人员进行观察。

A. 每年
B. 每季度
C. 每月
D. 每周

光纤通信系统的是由以下哪些部分组成的?()

A. 电端机
B. 光端机
C. 中继器
D. 光纤光缆线路

企业在进口原材料时支付的关税应记入()。

A. 管理费用
B. 销售费用
C. 材料采购成本
D. 财务费用

咖啡树生长周期为()

A. 12个月
B. 11个月
C. 10个月
D. 9个月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