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题患者男性,29岁,身高182cm,体重95kg。因“发热、咽痛3日,咳嗽、咳痰2日”来诊。先后曾接受“头孢西丁,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各1日,仍发热。有青霉素、磺胺药过敏史。查体:体温39.2℃。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 根据发病情况,该患者肺部感染常见的致病菌为()
A. 肺炎链球菌
B. 金黄色葡萄球菌
C. 流感嗜血杆菌
D. 卡他莫拉菌
E. 肺炎支原体
F. 肺炎衣原体
G. 嗜肺军团菌
案例分析题患者女性,55岁,因“慢性肾衰竭出现尿毒症,拟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来诊。曾接受多次输血和血液透析。患者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右侧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手术过程顺利,但肾动-静脉吻合并开放血流15分钟后,被移植的肾即开始呈现花斑状,张力逐渐减退,搏动减弱。25分钟后肾呈紫色,尿流减少,主治医师考虑为超急性排斥反应,即行移植肾摘除术。摘除肾病理检查结果确诊为超急性排斥反应。 超急性排斥反应的病理变化是()
A. 急性血管炎
B. 急性间质炎
C. 血管硬化
D. 血管内凝血
E. 血管纤维化
F. 血栓形成
G. 移植器官坏死
案例分析题患者,男性,65岁,有慢性肾衰竭,因腰椎间盘突出行手术治疗。 为避免术后感染的出现,拟应用抗菌药物来预防手术后感染,一般原则应是()
A. 术前应用3天,术后继用3天
B. 术前应用1天,术后继用1周
C. 术前不用,术后应用2天
D. 术前和术中各给1次,术后继用1~2天
E. 术前不用,术后应用至伤口拆线
案例分析题患者男性,58岁,因“劳累后心悸20余年,下肢水肿、气促1个月”来诊。患者于20余年前开始出现劳累后心悸、胸闷,持续几分钟至几十分钟,休息后可缓解,发病程度轻重不一,重时伴有气促,10年前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并行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术后症状缓解。近2年患者再次出现上述症状,1个月前患者因下肢水肿、气促入院治疗,经治疗后症状缓解出院。此次入院拟行手术。用药史:1个月前出院后一直口服地高辛片0.125mg,每日1次;呋塞米片20mg,每日1次;螺内酯片20mg,每日1次;华法林片2.5mg,每日1次。查体:体温36.4℃,呼吸18次/分,血压118/64mmHg(1mmHg=0.133kPa)。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颈动脉搏动增强,未闻及血管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95次/分,心律绝对不齐,第1心音强弱不等,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收缩期2/6级隆隆样杂音,肺动脉第2心音亢进,腹部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未见水肿。影像学检查: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示风湿性心脏病,极重度二尖瓣狭窄并轻度关闭不全,重度三尖瓣反流。心电图示心房颤动,ST-T改变。诊断:风湿性心脏病(重度二尖瓣狭窄并轻度关闭不全、中度三尖瓣反流)、心功能Ⅱ级。治疗:①地高辛片0.125mg,每日1次,口服;②呋塞米片20mg,每日1次,口服;③螺内酯片20mg,每日1次,口服;④华法林片2.5mg,每日1次,口服。 提示完善相关检查后,患者拟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术前抗凝方案应调整为()
A. 无须调整,继续使用华法林至术前1日
B. 停用华法林至少24小时
C. 停用华法林4~5日,改用低分子肝素,至国际标准化比(INR)<1.4方可手术
D. 无须停用华法林,予全剂量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治疗至术前12小时
E. 无须停用华法林,予全剂量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治疗至术前24小时
F. 无须停用华法林,予全剂量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治疗至术前48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