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于1723年颁布的《工部工程做法则例》,统一了官式建筑的规模和用料,简化了构造方法。()
查看答案
阅读《战国策·齐策四》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各小题:
齐人见田骈①,曰:“闻先生高议②:设为不宦③,而愿为役④。”
田骈日:“子何闻之?”对曰:“臣闻之邻人之女。”
田骈日:“何谓也?”对曰:“臣邻人之女,设为不嫁⑤,行年三十而有七子,不嫁则不嫁,然嫁过毕矣⑥。今先生设为不宦,訾养千钟⑦,徒⑧百人,不宦则然矣,而富过毕也。”
田子辞。
注:①田骈:齐国文士。②高议:高论。③设为不宦:提倡不做官。设:提倡。④为役:为百姓效劳。⑤设:假托。⑥嫁过毕:比嫁者有过之而无不及,意思是说比出嫁之女还会养孩子。⑦訾:同“资”,财富。钟:古时的一种量器。⑧徒:侍从。
解释加点的字
訾养千钟:
子何闻之:
文中齐人主要是借“邻人之女”为喻,以“”喻“”,用“”喻“”(用原文回答)
这则故事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请帮忙给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阅读《谏逐客书》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各小题: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
来:
举:
治:
施:
这段文字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这段文字所列举的秦国四位国君任用客卿建立功业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帮忙给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阅读《爱尔克的灯光》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各小题:
十九年,似乎一切全变了,又似乎都没有改变。死了许多人,毁了许多家。许多可爱的生命葬入黄土。接着又有许多新的人继续扮演不必要的悲剧。浪费,浪费,还是那许多不必要的浪费——生命,精力,感情,财富,甚至欢笑和眼泪。我去的时候是这样,回来时看见的还是一样的情形。关在这个小圈子里,我禁不住几次问我自己:难道这十八年全是白费?难道在这许多年中间所改变的就只是装束和名词?我痛苦地搓自己的手,不敢给一个回答。
这十九年中,改变的是什么?没有改变的又是什么?
文中“我”为什么“痛苦地搓自己的手,不敢给一个回答”?
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请帮忙给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