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下半期,棉布、棉纱一直是外国输入中国的大宗商品,比重约占中国进口商品的30%。其中消费产品占中国进口商品的比重在1873年和1893年分别为91.9%和91.6%。材料反映了()
A. 西方的商品输出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B.西方的商品输出扩大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逆差
C.中国近代工业化进展缓慢
D.中国近代工业结构不合理
1861年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是近代中国人最早创办的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企业,1899年晚清状元张謇在“设厂自救”浪潮推动下,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开工生产。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A. 都是晚清政府的自救
B.都促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C.都是中国近代化的体现
D.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社会学家费孝通认为,中国农村社会是一个以差序格局为特征的社会,一是血缘差序,即按照血缘远近决定亲疏程度的社会法则;二是等级差序,即社会地位的高低阶梯。带来这种差序格局的根源在于()
A. 宗法制度根深蒂固
B.农村聚族而居相对封闭的分布特点
C.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D.传统中国社会经济的自给自足特性
19世纪后期,清政府驻外使臣发回的上奏主要是政治与外交内容,从1903年开始,驻外领事与商务委员陆续从海外寄回了大量的商务报告。这种变化表明()
A. 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加强
B.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C.清政府经济政策发生变化
D.实业救国已成为社会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