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空气污染指数大于50,小于100,表明()。

A. 空气质量为二级良好,符合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的空气质量要求
B. 空气质量良好,为一级优,符合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一些需要特殊保护地区的空气质量要求
C. 表明为特定工业区所要求的空气质量
D. 表明空气的质量较差,老人和心脏病、肺病患者应停留在室内,并减少休闲活动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2005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比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率少多少?()

A. 12.15个百分点
B. 11.12个百分点
C. 15.47个百分点
D. 9.89个百分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在云南民间世代流传着关于抚仙湖“水下古城”的传说,有关专家对这座古城众说纷纭,历史地理专家于希贤来到抚仙湖,并组织考察组乘坐潜水器潜入湖底,进行了观察与探测。他们利用声纳技术在水深15米处发现第一个目标。有一堵长约60多米,高约2米的石墙,石墙呈正南北向,还有石块堆砌的街道。声纳图显示,该建筑还具有中轴线和类似普通城市里的“一般居民居住区”。从建筑特点看,它们带有明显的当地彝族的古代建筑风格。没过多久,声纳图上又出现了新的目标:一大片呈正南北向建造的建筑群落。这片区域不如前一个群落大,但石料加工更精细,石料三面都有加工的痕迹,十分平整精细,另外所有散落的石块都是有序地排列。这一区域内还有数米宽的南北向石板大道。可以看出,那个时代有相肖高的文化水准。于教授推测,这里可能是古城的“富人区”。再次绕过一道200多米长,9米宽的石质城墙后,便是所谓的“贫民区”了。这片区域建筑物无论从规模、数量、体积,还是从石块的加工程度远远不如前两个区域。于教授说,通过对湖周围地区地理地质环境的考察和比较,可以肯定这座古城是在一次巨大的自然灾害中陷落湖底的。同时这里位于小江断裂带两支的深断裂带上,公元110年东汉时期这里曾经发生过一次大地震。于教授还说,尽管古城的年代还需要进一步确认,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抚仙湖底确实有一座陷落的古滇时期建筑群落,且已经初具城市功能,因为具有不同级别的建筑群是判断是否构成城市的重要指标。该遗址面积有24平方公里,比世界著名的“庞贝古城”还要大。由于水下考察时没有发现任何动植物残骸及陶瓷、砖瓦的残片,这给探测年代带来了相当的困难,但从水下建筑群石料的打制方式来看,湖中古城与滇中发现的古长城颇为相似,应与其处于同一年代,即距今约两千年前。水底古城是否就是一直未被发现的古滇国都?石头废墟下是否掩埋着曾经辉煌的古滇文明遗址?……我们期待着抚仙湖古城之谜早日被破解。文中划线处“没过多久,声纳图上又发现新的目标”,其目标是()。

A. 所谓的一般居民区
B. 所谓的贫民区
C. 所谓的“富人区”
D. 数米宽的南北向石板大道

王红、李铁、陈武、刘建、周彬五个人一起参加公务员录用考试,试题中包括十道判断题。判断正确得1分,判断错误倒扣1分,不答则不得分也不扣分。五个人的答案如下:王 √√√不答×√××√×李 √√××不答×√√××陈 ×√××√√√×√不答刘 ××√√√√×××√周 √√×√×××√√×五个人的得分依次分别为5、-1、3、0、4,这些判断题正确的答案是()。

A. ×√××√√√×√×
B. √√√√×××××√
C. ×√××√√√×√√
D. √√×√√√××√×

用高压锅煮粥,熄火后用冷水将锅冷却,拿去限压阎后打开锅盖,可以看到锅内的粥仍在沸腾,而普通的铝锅却看不到这种现象。这是因为()。

A. 熄火后,锅内的温度迅速降到100℃以下,但由于打开锅盖后气压降低,所以粥会重新沸腾
B. 粥的流动性差,不易降温,熄火后即使不浇冷水,不拿去限压阀,粥也要沸腾较长时间
C. 熄火后,锅内的温度仍然高于100℃,即使不冷却,不拿去限压阀,粥也会在沸腾
D. 熄火后,锅内的温度仍然高于100℃,冷却后锅内气压比原来降低,所以粥会重新沸腾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