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五题。 你见过超声波清洗设备吗其实,这种设备现在已经很流行了,在很多眼镜店里,清洗镜框和镜片的都是超声波清洗机。这种设备上半部分是一个盛满水的水槽,下半部分是一个超声波发生器。只要一打开开关,只见一片片雾状的“气泡”不停地升腾到水面,激起阵阵水花。 其实,水里的这些气泡并没有“气”,都是真空的,是由超声波产生的气穴,正确的名称应该是“微小真空核群”,它是无数微小真空核的集合体。气穴酷似分布在宇宙中的无数的银河,可以被称为“微小银河”。这种真空核在液体中一边以每秒2万次以上的频率重复着生成、消减的过程,一边还在高速移动。超声波清洗的秘密就在这里,强力超声波在液体中引发剧烈的振荡,利用真空核的生成和消失时的正负冲击力进行清洗。 超声波清洗技术已有30多年的历史,但是,对这项技术一直存在一个误解,使人们怀疑超声波清洗的效果。传统的超声波清洗理论认为,气泡起到了清洗的作用。后来经过反复试验发现,事实上,气泡只是由超声波的强力粗密波引起的单纯的气体爆发而已,它反而会抑制甚至消除超声波清洗的清洗力,真正发挥清洗作用的是真空的气穴。这一发现实现了超声波清洗领域的革命性突破。这就是超声波清洗的新理论。以此为基础的超声波清洗技术定义为新超声波清洗技术。 人们根据这一理论研制的超声波清洗设备,清洗效果大大优于同类产品,能够成功地控制气穴现象的发生位置、发生密度、发生效率和冲击力。最早的超声波清洗技术,大量使用三氯乙烯、氟里昂等有毒有害的化学溶剂作为清洗介质,对环境的污染相当严重,甚至有人因为饮用了受污染的水而过早死亡。后来人们开发了更高效的清洗技术,可以用水代替氟里昂等有毒有害介质,而且更加环保,因此在1993年,这项技术获得美国环境保护局所颁发的环境保护奖。 超声波除了可以对金属、塑料、橡胶、液晶等各种部品进行去毛刺和精密清洗外,也可应用于食品,如淘米、洗菜、清洁餐具、洗涤衣服以及医疗用品等的洗涤,此外还可以进行超声波高速腐蚀、超声波颗粒研磨、超声波有机合成等,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利用这种技术还可以开发超声波洗衣机,除了水之外,无需洗衣粉或洗衣液,这种洗衣机一旦研制成功,将是洗衣业的一场革命,不仅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而且可以解决洗衣粉的污染问题。 (选自王辰东《超声波为什么能清洗》,《科海故事博览》2007、10) 下列对“超声波清洗”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 超声波清洗机主要由超声波清洗槽和超声波发生器两部分构成。
B. 超声波清洗是打开开关后,一片片雾状的“气泡”不停地升腾到水面,激起阵阵水花的过程。
C. 超声波清洗是真空核在液体中一边以每秒2万次以上的频率重复着生成、消减的过程,一边还在高速移动。
D. 超声波清洗是强力超声波在液体中引发剧烈的振荡,利用真空核的生成核消失时的正负冲击力进行清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五道题。 前年的今日,我避在客栈里,他们却是走向刑场了;去年的今日,我在炮声中逃在英租界,他们则早已埋在不知那里的地下了;今年的今日,我才坐在旧寓里,人们都睡觉了,连我的女人和孩子。我又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了,不料积习又从沉静中抬起头来;写下了以上那些字。 要写下去,在中国的现在,还是没有写处的。年青时读向子期《思旧赋》,很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然而,现在我懂得了。 不是年青的为年老的写纪念,而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这是怎样的世界呢。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 二月七一八日。 对第三段画线句子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句中的“夜”表明写文章时夜已很深,更是喻指反动派黑暗统治的漫漫长夜。
B. “路”在这里比喻革命者与反动派斗争的道路。
C. 两个“正长”说明反动统治还在延续,革命者斗争的道路还很漫长,表明作者对现实清醒的认识。
D. “我不如忘却”回应开头,与“夜正长,路也正长”形成因果关系。
在下面两段文字中横线处,依次填入最恰当的关联词语。 ①进入21世纪,人类______为自己创造了一个非常辉煌的迅猛发展的现代文明,______这个文明业已在20世纪末暴露出很多弊端,遇到了目前新的问题。 ②当您发现有人偷税或逃税时,您有权利也有义务对这种行为进行举报。因为他偷税、逃税______是在损害国家利益,______是在损害您的利益,个别人的偷税逃税,实际上增加了他人的负担。
A. 已经 而且 既 又
B. 即将 而且 不但 也
C. 即将 但是 既 又
D. 已经 但是 不但 也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上与上下文衔接最好的一句话。 我们的时代,是百花齐放的时代,我们不但要盈亩满畦的牡丹和菊花,我们也要树下的紫罗兰,草地边的蒲公英。______。我们的责任是不但让读者能兼收并蓄,而且还可以各取所需。
A. 世界上没有不爱花卉的人,但是每人的爱好又是多种多样的
B. 世界上没有不爱花卉的人,但是每人的爱好不尽相同
C. 因为每种花都有生存的权利,人们既爱牡丹、菊花,又爱紫罗兰、蒲公英
D. 因为每种花都有生存的权利,那么每位读者也有选择的权利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五题。 樟树赞 茹志鹃 上海宋庆龄故居庭前有两棵树。① 有一次,周恩来同志觉得那房子大了一点,就劝宋庆龄同志搬个家。她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② 这是两棵樟树。③ 广东有种英雄树。它长得很高。如果在它周围有别的树木,它一定要长得比别的树高出一段,方才罢休。据说它的花大,它的花红。仔细想想,即使花红如血,花大如轮,长在那么高的树上,伸着脖子,仰着脑袋,欣赏起来,难保一定有趣。④ 樟树不高,特别是它的躯干。茂茂盛盛的倒是它的枝丫,生发开来的枝丫,长到一定程度,犹如小树干那么粗壮。粗粗壮壮的枝丫,从同一个母体躯干里生发开来,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繁繁密密,荫凉特大。⑤ 这是两棵树荫很大的樟树。⑥ 别的树木,容易招虫。从同一棵石榴树上,就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花花绿绿的;屈体前进的;以叶作伪装的;密密麻麻,不易发现的;它们自己寄生在树上,还在那里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并且教唆后代如何寄生。树蛀空了,它们也还不死,而且散开去,另去物色寄生体。⑦ 樟树不招虫。这个特点,在它作为树的时候,就表现得十分充分。别的树要喷洒药水,而它却不必。其奥秘也可能是到后来才发现,原来是在树的本身,树的内里,就有一种拒虫的气味。因为这是一种有益的气味,人们称它为香气。更难得的是,樟树将这种拒虫的香气,永久保持,至死不变。这一点,恐怕世界上任何科学制作的化妆品,都难以做到的。即使当它枝枯叶谢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的时候,它的香气也永远不变,永不消失。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樟树的高就高在这里,贵也贵在这里。⑧ 上海宋庆龄故居的庭前,有两棵树。有两棵荫凉大、不招虫的樟树。⑨ 文章结尾段落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结构上呼应开头段落,形成前后照应的关系。
B. 修辞上运用了反复的手法,突出樟树的象征意义。
C. 内容上比开头多了两个特点的表述,形成对前文主要内容的概括。
D. 表达上重复中有变化,显示出作者情感的变化和高深的文字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