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患者女,4岁,因“腹泻2天”来诊。患儿2天前吃羊肉串后出现腹泻,日行5~6次,色黄,水样,秽臭,伴恶心呕吐。时有腹痛,大便稀黄,小便黄少,口渴欲饮。查体:体温38.6℃,脉搏120次/分,呼吸23次/分,血压85/60mmHg(1mmHg=0.133kPa)。意识清醒,眼眶稍凹陷,面色偏黄,舌红,苔黄腻。腹稍胀气,左下腹轻压痛,肠鸣音活跃,余无阳性体征。血常规检:白细胞12

A. 胃镜
B. 便常规
C. 尿常规
D. 腹部彩色超声多普勒
E. 结肠镜
F. 腹部X线片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患者女,45岁,因间断失眠5年来诊。患者失眠发作时入睡困难,时寐时醒,兼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盗汗,舌质红,脉细数。最适宜的治疗方剂是()

A. 归脾汤
B. 龙胆泻肝汤
C. 天王补心丹
D. 保和散
E. 酸枣仁汤

患者女,29岁,因腹痛3小时来诊。腹痛初起于脐周,2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部,疼痛呈持续、进行性加重。麦氏点压痛,两侧阑尾穴压痛。体温38.4℃,恶心纳减,舌苔白腻,脉弦滑或弦紧等。关于阑尾炎患者,叙述正确的是()

A. 应仔细询问病史
B. 应重视重视特殊症状和体征
C. 血常规检查是诊断急性阑尾炎的重要检查方法
D. MRI作为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常规检查方法
E. 急性阑尾炎患者尿中不会出现红细胞和白细胞
F. 急性阑尾炎早期可选用穴位敷贴治疗

患者女,16岁,因腹痛、腹泻4小时来诊。患者6小时前食生黄瓜,2小时后突觉脐周绞痛,恶心、呕吐2次,均系胃内容物。后开始腹泻,初大便为水样,后转为黏液便、赤白相间、量少,30分钟临厕1次,里急后重。自服黄连素5片,氟呱酸3粒,无好转。查体:体温39.8℃,脉搏104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84/50mmHg(1mmHg=0.133kPa),意识模糊,呼吸浅快,躁动不安,面色苍白,四肢冷,发绀,

A. 应重视病前1周内有无与患者接触史或生冷不洁饮食史
B. 详细询问病史是诊断菌痢的重要依据
C. 乙状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细菌性痢疾的首选检查方法
D. 患者须适当禁食,待病情稳定后,仍以清淡饮食为宜
E. 患者治愈后应接种疫苗,并予预防性用药
F. 针刺治疗该患者可选用天枢、巨虚、曲池、气海、阴陵泉、隐白

《针灸甲乙经》对各科病证的针灸治疗进行了归纳和论述,是继《黄帝内经》之后对针灸学的又一次总结,在针灸学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针灸甲乙经》的成书年代是()

A. 魏晋时期
B. 战国至秦汉
C. 春秋战国时期
D. 南北宋时期
E. 隋唐时期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