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谏官隶属门下省,职责是谏诤皇帝的过失。到宋代,制度改革,将谏官从门下省独立出来,职责变为纠正宰相过错。下列改革措施的用意与此相同的是()。
A. 以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立通判以牵制
B. 设转运使,将地方财政收入大权大部收归中央
C.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把军权掌握在皇帝手里
D. 设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查看答案
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被视为三大里程碑式的事件,这三次改革的共同方向是()。
A. 逐步提升妇女的政治地位
B. 从治"公民"到治"万民"
C. 不断健全民主政治
D. 城邦政权向所有的人开放
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版)》要求: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2)课文摘录: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扩大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民间出现办厂热潮。到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爱德华六世在位时,于1547年通过了被认为是都铎王朝最严厉的惩治流浪汉的法令。该法令把所有无业者都称为流浪汉,给予严厉惩治;健康的流浪汉,将被逮捕,在前胸打上"S"络印,被罚做两年奴隶。如果逃跑将判终身为奴。而逃跑两次,将被判死刑。然而,严刑峻法并不能解决农村失地和农民流浪的问题,许多破产农民参加了农民起义:材料二英国政府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经历了复杂变化的过程。在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英国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包括惩罚、救济、向海外移民、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劳动"济身"自救、为失地农民创造就业机会、逐步完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法律、制订一系列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等,并最终使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政策,与福利政策挂钩,为失业者提供职业培训、提供就业计划和社会安全保障,从而创造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良好的社会环境,成功地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材料三19世纪末,德国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上的做法,主要得益于俾斯麦的福利政策,但俾斯麦在制订政策时,考虑了英国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面的做法,使德国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政策,较早地向福利政策过渡。美国剩余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在工业化基础上进行的,工业化为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但美国政府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采取了英国的一些做法,如制订了一系列福利政策,特别是制订了提高农民素质、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教育培训计划,以帮助他们就业的政策。--以上材料均摘自《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英国在都铎王朝时期出现大量失地农民的原因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都铎王朝对此推行了何种政策?(2)根据材料二回答,英国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上有哪些特点?(3)根据材料三分析,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上,美国的特点是什么?德、美两国有哪些共同之处?
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拉斐尔的名作《雅典学院》,左侧手指向天的老者为柏拉图,手掌向地的学者为亚里士多德,依据所学知识,师生二人应该是在下列哪一问题上持截然相反的观点?()
A. 理念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
B. 学院应该培养城邦的上层人才
C. 国家的统治者应该由哲学家担任
D. 出色的学者应涉及广阔的学科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