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时间和血小板计数均正常可见于下列情况,但除外
A. 过敏性紫癜
B. 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C. 单纯性紫癜
D. 急性ITP
E. 正常人
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研讨会提出诊断DIC的主要指标不包括
A. PLT<100×109/L,或进行性下降
B. 血浆APTT缩短或较正常对照延长10秒以上,或呈动态变化
C. 血浆PT缩短或较正常对照延长3秒以上,或呈动态变化
D. 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低于1.5g/L,或进行性降低,或超过4.0g/L
E. FDP超过20μg/L(肝病超过60μg/L),或D-二聚体升高
     (41—44题共用题干)     患者,男性,奶岁,头昏、乏力半年,近半个月症状加重,间有低热、四肢酸痛。体检:体温38℃,重度贫血貌,下至皮肤散在出血点,颈部可扪及花生仁大小淋巴结2枚,脾肋下2cm。检验:血红蛋白50g/L,白细胞2.3×109/L,血小板40×109/L,血涂片有核红细胞3/100白细胞,并见巨大红细胞及巨大血小板。 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B. 恶性淋巴瘤
C.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D.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E. MDS
(11—14题共用题干) 患者,男性,13岁,面色苍白半年。体检:中度贫血貌,巩膜轻度黄染,脾肋下3cm。检验:血红蛋白81g/L,白细胞及血小板正常,网织红细胞13%;Coombs试验(—);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初溶为58%氯化钠溶液,全溶为46%氯化钠溶液。 本例溶血性贫血的发病机制为
A. 获得性红细胞膜缺陷
B. 遗传性红细胞膜缺陷
C. 红细胞磷酸己糖旁路中的酶缺陷
D. 珠蛋白肽链合成量减少
E. 红细胞自身抗体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