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从甲、乙作物播种面积的变化可推测()。 查看材料

A. 甲类作物的需求量在下降
B. 乙类作物的单产在提高
C. 乙类作物的总产量在下降
D. 未来几年种植面积甲大于乙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地处长江入海口的上海市,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近年来城市用地日益紧张,滨海地带的开发成为热点。下图为长江口及上海市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1987——2006年上海市F围垦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
问题:
(1)上海市精品钢铁、化学和船舶工业基地(区)布局的总体特征是__________;影响微电子产业基地布局的最重要因素是__________。(4分)
(2)S处临近中国最大的集装箱港洋山港,有铁路抵达和高速公路经过。目前上海市正在S处建设临港新城,简要分析临港新城发展的有利条件。(6分)
(3)上海市在F围垦区内规划建设工业开发区,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在引进工业企业与开发区建设中应防止出现哪些问题?(6分)

阅读关于“雄踞东方的大洲”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标准要求:“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雄踞东方的大洲’’的内容。
雄踞东方的大洲
认识区域,首先要认识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等方面加以描述。
从图6.1可以看出,亚洲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亚洲占据了亚欧大陆的大部.北、东、南三面环绕着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
从图6.2可以看出。亚洲北部约达北纬81°,南部达南纬11°,经度位置约在东经26°至西经170°之间。范围广大。
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对地形、河流和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
——摘自某版本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
要求:
(1)试分析本课的教学重、难点。(8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李老师关于“新疆农业问题”的教学设计片段:
问题:
(1)为引导学生认识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出示哪些地理图片配合讲解?(8分)
(2)分析探究式教学法的优点和局限性。(12分)

简述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过程与方法’的评价”这一评价建议的理解。(从评价目标、评价内容等方面思考)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