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考古学家在山西省垣曲县发现了商代城邑遗址,引发出商代历史地理上的一些重要问题。 中条山横亘于山西南端,这里山势和缓,并没有想象中的悬崖峭壁。它的北面是汾运盆地,南面是黄河谷地。从侯马到垣曲,正是跨越了这两个地区。在地理位置上,中条山正处在中国文明起源的黄金地段。中国在古代习称“华夏”,而“华”与“夏”都同中条山有关。“华”字得自华山。“夫中条之山者,盖华岳之体也”,古人把中条与华山看作一体,只是被黄河割开。华夏的“夏”,得自“大夏”、夏朝。在考古学上,代表夏朝的“二里头文化”地兼中条山的两面。历史文献中说中条山以北有“夏墟”,南面偏东一带是“有夏之居”。看来夏朝的地域,确实是跨越中条山南北的。地理学强调“人地关系”,夏族与中条的“人山关系”也应当具有独特的内容。已有考古学家撰文,讨论中条山脉在资源上如何支持了夏族的兴旺。至少,中条山有丰富的铜矿,中部北侧又有巨大的盐池。历史地理学家关于河流哺育古代文明的论述已经很多,而山脉如何对文明作出贡献尚缺乏讨论。 山间奇材,往往是山脉的重要价值所在。不过,从地理空间关系的角度说,山脉的意义则多在于阻隔或护卫。从宏观人文地理格局上观察,从中条北面翻越到南面与从南面翻越到北面,意义是不一样的。中条山北面的汾运盆地是一个群山环绕比较封闭的地区,这里的人们可以过安定的日子,但若求大的发展,就必须冲破自然屏障,向南跨越中条,进入黄河谷地,进而东向伊洛,春秋时代的晋国走的就是这样一条强国之路。反之,从南面北越中条,往往是强者的入侵行为,商朝势力曾向北扩张,虽有改朝换代的政治意义,但不算是了不起的社会巨变。 史书所记尧舜的传说多在中条以北,这或许暗示着夏族的渊源所在。因为夏朝的影响力的强大,汾运盆地便成为法统观念上的崇高区域。商人灭夏,定要翻越中条占有汾运盆地,意义不仅是获得这片肥田沃土,还要在法统观念上最后征服夏人。从动态地理格局上观察,垣曲商城可能是商朝势力翻越中条的一个进退据点。 下列作为文中画线部分的证据,错误的一项是( )。

A. 山西南端的中条山山势和缓,并没有想象中的悬崖峭壁
B. 中国在古代习称“华夏”,而“华”与“夏”都同中条山有关
C. 古人早已看出中条山与华山本为一体,只是被黄河割开
D. 考古学上代表夏朝的“二里头文化”地兼中条山南北两面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关于标准差,哪些项是正确的

A. 反映全部观察值的离散程度
B. 了一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
C. 一定大于或等于零
D. 不会小于算术均数

真性两性畸形的核型为

A. 47XXY
B. 46XY
C. 46XX
D. 46xX/XY嵌合型
E. 45XO

饮用水经氯化消毒,并接触30min后,游离余氯应为

A. ≥0.5mg/L
B. ≥0.05mg/L
C. ≥0.1mg/L
D. ≥0.3mg/L
E. 以上都不是

已知某工程包括5项活动,这些活动均按照结束开始关系A—E顺序进行,计划的总工期为10天,这些活动的计划安排如下表所示: 活动A 活动B 活动C 活动D 活动E 计划工期 2天 2天 2天 2天 1天 计划成本 1000元 5000元 1000元 2000元 1000元 现在是第七天下班时间,以此为考点,该工程项目的各项活动状态如下: 活动A 活动B 活动C 活动D 活动E 实际进度 全部完成 全部完成 完成70% 未开始 未开始 实际花费 1100元 5100元 900元 未发生 未发生 该项目的进度偏差SV和进度执行指数SPI分别为______。

A. 300元,0.94
B. 400元,0.96
C. -300元,0.96
D. -400元,0.94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