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新疆煤炭资源丰富,占全国煤炭预测储量的40.5%,为促进新疆煤炭资源开发,国家提出“疆煤东运”的发展战略,其中“煤从空中走,电送全国”的“疆电外送”成为“疆煤东运”的破题之举,2013年4月16日,“西电东榆”重要项目--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输电工程成功跨越黄河,整个工程将于年内全线贯通。回答下列各题。 与“疆煤东运”相比,“疆电外送”对东部的影响是()。

A. 缓解了能源紧张
B. 减小了环境污染
C. 促进东部经济发展
D. 交通压力加剧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根据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共中央决定,从2005年1月开始,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

A. 三项学习教育活动
B.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C. 三讲活动
D. 重走长征路,发扬革命传统活动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了解学生已有的地球自转知识后,教师可以问学生: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周期怎样?学生回答后,教师再问地球公转的方向、速度、周期又怎样呢?引出“地球公转”的教学。 材料二在讲授“地球公转”前,一上课可以先动画演示地球在宇宙中绕太阳不停地运动的画面,让学生认真观察,根据“地球公转”的内容,让学生回答地球公转的一般规律(中心、轨道、方向、周期、速度等),引入新课教学。 材料三在讲授“洋流”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哥伦布在1492年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时,一共用了37天,而他在1493年第二次去美洲时,只用了20天。同时,哥伦布第一次去美洲走的是距离较短的路线,第二次走的反而是距离较长的路线,可为什么还会出现第二次用时较短的情况呢?通过今天“洋流”知识的学习,大家就会明白其中的奥秘。 材料四“生活”导入是指教师使用生活实例、学生的亲身体验或有教学意义的历史事实、故事等引出教学内容。运用这种导入时,可以利用的生活实际很多,如结合时事报道、学生日常生活中对自然和人文现象的体验和感受,有教学意义的故事、歌曲、诗词等都可以运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留心观察,积累生活素材。 运用“生活”导入法为“城市交通”设计一个合适的教学导入。

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呈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根据江西丘陵山区自然条件特点,治理“红色荒漠”应先做好的工作是()。

A. 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
B. 农业生产加强综合开发
C. 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 彻底退耕还林

以下印刷方式中一般属于直接印刷的有()。

A. 平版印刷
B. 凹版印刷
C. 铅版印刷
D. 孔版印刷
E. 柔版印刷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