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轮效应,是指个体在评价他人时的一种“以偏概全”的倾向,也就是说当个体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据此,下列哪句话表现了典型的晕轮效应( )
A. 李兴认为同事阿芳是个勤劳、热情的人,每天都提前到办公室帮助大家打扫卫生,可是有一天,阿芳没有帮她送报纸,李兴不免心中就犯嘀咕:原来阿芳也不是那么热情
B. 高中一年级新生尹田目,发现第一天给他上英语课的老师漂亮,回家后他就不停地向家人诉说老师漂亮;对学生和蔼;讲课特别有经验……
C. 张莉第一次外出旅游,妈妈告诉她旅途上可能会遇到小偷,上了火车后,张莉心里就一直忐忑不安,觉得谁都像坏人
D. 曾山很乐观,他总是把事情往好的方面想,对人的评价也总是积极的,认为人都是善良的,犯错误的人都是不小心的过失
X企业采用实地盘存制确定A材料的期末结存数量为216公斤,每公斤实际单价为60元,且该企业当期期初“原材料—A材料”科目的借方余额为15600元,当期入库A材料的实际成本为36500元,则A材料的当期减少额为( )元。
A. 41290
B. 39140
C. 42250
D. 33210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语言,世界上还没有发现过任何一个民族或者部落是没有语言的,至于文字,那就不同了。文字是在人类的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才出现的,一般是在具有国家的雏形的时候。文字起源于图画。最初是整幅画,这种画虽然可以有表意的作用,可是往往意思含糊不清。比如画一个人骑在马上,可以表示“人骑马”,也可以表示“骑马的人”;如果是一个外出的人寄回家的信,可以表示他在外面已经得了一匹马,或者希望家里人骑马去接他,或者别的什么意思。看得懂这种图画的意思,取决于看画人和画画人生活上的联系或者其他条件,与他们是否说同一种语言无关。这种图画有人管它叫“图画文字”,其实只是图画,不是文字。图画发展成文字,必然表现出这些特点:①把整幅的画拆散成个别的图形,一个图形跟语言里的一个词相当。②许多抽象的意思得用转弯抹角的办法来表示,例如画一个人,再在他脚底下画一根地平线,表示“立”。③这些图形必得作线性排列,它们的顺序得依照语言里的词的顺序,顺序不同,意思也就不同。例如先画一个人,再画一面旗,再画一匹马,这就是“人骑马”;如果先画旗和马,再画人,那就是“骑马的人”。到了这个阶段后,为了便于书写,图形可大大简化(图案化、线条化、笔画化),丝毫不损害原来的意思。从形状上看,第二阶段的零碎图形和第一阶段的整幅画很相似,第三阶段的笔画化和象形文字生来的笔画化文字则纯粹是字形上的变化,实质完全相等。图画一旦变成文字,就和语言结下不解之缘。一个字,甚至是最象形的字,也必然要跟一定的字音相联系。这样,语言不同的人看不懂旗夹在一个人和一匹马中间是什么意思。文字发展到了这种“词的文字”之后,仍然有可能进一步发展成纯粹表音的文字。这里所要强调的是:尽管文字起源于图画,但图画是与语言不相干的表意系统,只有在图画向语言靠拢,被语言吸收,成为语言的一种形式(用图形或笔画代替声音)之后,才成为真正的字。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要图画发展成文字,其中之一就是努力使一个图形分别表示单个的词,形成“词的文字”
B. “图画一旦变成文字,就和语言结下不解之缘”,其标志是语言不同的人看不懂彼此的文字,其结果是文字与字音紧密相连
C. 文章最后一句强调的内容是图画成为文字的条件是能用图形或笔画替代声音
D. 本文说明的重点是文字的产生,其中还涉及了文字和语音的关系
The girl______aunt is a famous singer is fond of music.
A. who
B. that
C. which
D. wh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