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教育政策是政府为解决现实中各种重大的教育问题、规划教育前景而规定的行动依据和准则。教育政策的制定需要遵循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从教育政策的形成过程分析,其可分为五个阶段:(1)教育问题的出现;(2)教育问题取得合法性;(3)拟定教育政策文本草稿;(4)征求相关政府部门及各级教育部门的意见;(5)形成正式政策文本。其中,如何认识一系列现实的教育问题并加以合理有效的界定,这是制定教育政策的前提条件。 目前,我国教育问题的察觉和确认更多依赖于由地方到中央、自下而上的政府报告。在这种层级制体系之中,许多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被有意或无意地减少或增多,出现与客观事实不符的现象。为了更快更有效地通过政策解决现实中存在的教育问题,各级政府在界定问题方面需要聆听来自不同群体的声音;将各种教育问题进行梳理过滤,转化为政策问题;确定拟解决的教育问题,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调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验证和修订。 民众对教育问题的认识多表现在公共场合的口头评论或诉诸文字,通过网络、报纸、信访等话语平台表达其观点,主要是对关系到切身利益的教育问题进行判断、评论与诉求,直接反映了民众对教育问题的关切度和对政府实施教育政策的满意度。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简称______。
A. 希望工程
B. 中国青基会
C. 中国春雷基金会
D. 中国未来基金会
查看答案
(四) 金融危机的阴霾久未散去,中国经济面临着严重的下行压力。数据显示,2007年第三季度我国的GDP还是13% 的增长率,而到了2008年第三季度,GDP增长仅为6% 。2009年3月,我国出口总值同比下降20.9% 。其中,出口下降17.1% ,进口下降25.1% 。由于世界经济短期内仍无明显复苏迹象,进出口跌幅还未见底。 金融危机使大量的中小企业停产倒闭。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相当紧迫的问题是中小企业的生存。有调查显示,近5万亿元的贷款资源,流向民营企业的尚不足10% ,那些本来就握有较多资源的垄断性国企却获得了80% 以上的贷款资源。显然,民营企业遭遇的“货币宽松,信贷紧张”局面不应再持续下去了。 期盼经济“复苏”,是我们的愿望。但经济“复苏”指的是什么是复苏旧的增长方式吗是使物质产品“生产”过剩吗不是的,中国经济需要提振消费的新型“复苏”。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们国家的政策调整是比较及时的。这也使得经济在经历最初的严重恐慌性打击以后,相当快速地出现了复苏迹象。最重要的一点是,由于我国经济几年来一直在调整并有相应的宏观调控,特别是在经济过热的时候。因此,我国经济没有大的泡沫,不存在产生大危机的条件。 以信息化项目完成为目标,只需达成项目设计要求、实现项目功能、取得项目效果的过程,称为企业信息化。下列属于企业信息化的是______。
A. 信息化融入企业的结果
B. 主导者是企业最高的领导者
C. 主导者是服务商、信息化部门
D. 从企业整体出发制定企业战略
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经大幅增长,有人认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已经丧失。其实,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______。
A. 公有制经济的比重超过50%
B.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C.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D. 石油、铁路、电力、军工等部门不引入民营经济的成分
2008年10月28日,中国和俄罗斯签署了一项协议,即在西伯利亚地区铺设一条通往中国的石油管线,预计每年可向中国输出1500万吨石油。下列关于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石油属于可再生资源
B. 石油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 石油的裂化属于物理变化
D. 石油分馏的各成分均是纯净物
潮汐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能源,主要用于发电,潮汐不但具有发电的经济价值,而且在某些地方还具有观赏价值。当今世界上有两大观潮胜地,一处是亚马逊河北河口,另一处是在我国的______。
A. 珠江入海口
B. 黄河入海口
C. 辽河入海口
D. 钱塘江入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