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汉字究竟起源于何时呢?我认为,这可以以西安半坡村遗址距今的年代为指标。半坡遗址的年代,距今有6000年左右。我认为,这也就是汉字发展的历史。半坡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典型,以红质黑纹的彩陶为其特征。其后的龙山文化,则以薄质坚硬的黑陶为其特征。值得注意的是:半坡彩陶上每每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画,和器物上的花纹判然不同。黑陶上也有这种刻画,但为数不多。刻画的意义至今虽尚未阐明,但无疑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厂如花押或者族徽之类。我国后来的器物上,无论是陶器、铜器或者其他成品,有“物勒工名”的传统,特别是殷代的青铜上有一些表示族徽的刻画文字,和这些符号极为相类似。由后以例前,也就如由黄河下游以溯源于星宿海,彩陶上的那些刻画符号,可以肯定地说就是我国文字的起源,或者是我国原始文字的孑遗。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彩陶上的花纹。结构虽然简单,而笔触颇为精巧,具有引人的魅力。其中有些绘画,如人形、人面形、人着长衫形、鱼形、兽形、鸟形、草木形、轮形(或以为太阳)等等,画得颇为得心应手,看来显然在使用柔软形的笔了。有人以为这些绘画是当时的象形文字,其说不可靠。当时是应该有象形文字的,但这些图形,就其部位而言,确是花纹,而不是文字。在陶器上既有类似文字的刻画,又有使用颜料和柔软形的笔所绘画的花纹,不可能否认在别的质地上,如竹木之类,已经在用笔来书写初步的文字:只是这种质地是容易毁灭的,在今天很难有实物保留下来。如果在某种情况之下,幸运的还有万一的保留,那就有待于考古工作的进一步发掘和幸运的发现了。总之,在我看来,彩陶和黑陶上的刻画符号应该是汉字的原始阶段。创造它们的是劳动人民,形式是草率急就的。(节选自郭沬若《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第二自然段中加点的“由后以例前”的意思是______。

A. 根据以前的来类推后来的
B. 由后来的规范以前的
C. 由以前的来规范后来的
D. 根据后来的来类推以前的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文中用“人坐板凳”的比喻,要说明的一项是______。

A. 桥是有一定承载量的,超过承载量就要引起变形
B. 建筑桥梁要保证质量,所以材料要符合科学的弹性系数
C. 车在桥上驶过时,桥上的一切重量逐层传递到桥下土地中
D. 桥像板凳,桥墩像板凳腿,所以桥能承重

土地是______的表层部分,它的主体由岩石、______和______所构成。

A. 地壳 水分 土壤
B. 陆地 岩石风化物(成土母质) 土壤
C. 岩石 水分 土壤
D. 岩石 岩石风化物(成土母质) 腐殖质

下列说法不属于“由小到大”的加工技术的一项是______。

A. 与大自然从单个分子甚至原子创造物质的方式一样
B. 从单个分子或原子开始进行重组、装配来生产产品
C. 与凭借类似于车床、钻床等加工设备“切削”材料加工产品的方式完全不一样
D. 在纳米尺度,一次性地削去或者融合数以亿计的原子,以制造新的物质产品

王国维(1877—1927)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学者。他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他引用的这三首词的作者分别是:

A. 柳永 晏殊 辛弃疾
B. 柳永 晏殊 李清照
C. 晏殊 柳永 辛弃疾
D. 辛弃疾 柳永 李清照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