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题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30岁,大学毕业,医院技术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与母亲关系不和,情绪低落一个月。心理咨询师了解求助者的基本情况后,使用了合理情绪疗法,下面是咨询过程片断。 心理咨询师:你觉得是什么原因使你一直处于目前这种情绪状态中? 求助者:那还用说吗?我们俩经常吵架,从小我妈就打我,直到我20多岁了还打我。不久前,她在生日那天穿了件旧衣服,说是子女不给买新的。还经常为一些小事给我打电话,哪怕是我在出差时也不例外。她还在我婆婆面前说我父亲老不正经……,还有比这更糟糕的吗? 心理咨询师:你想改变与母亲的关系吗? 求助者:想,但很难改变,而且我讨厌她。 心理咨询师:假设你母亲是老年痴呆、半身不遂、还骂人,你怎么办? 求助者:当然要管她了,是自己的母亲嘛。 心理咨询师:那现在你母亲还不到这个程度吧。你前面说的,都是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但它们可能并不是你情绪低落的直接原因。 求助者:那是什么原因呢? 心理咨询师:是你对这些事的看法。人们对事物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不同的想法可能会导致不同的情绪结果。如果你能认识到你现在的情绪状态是你头脑中的一些不合理的想法造成的,那么你或许就能控制你的情绪。 求助者:(沉默)怎么会是这样呢? 心理咨询师:你觉得我们的情绪是不是会受想法控制呢?认为是好事,就高兴;认为是坏事,就生气。 求助者:的确是这样,看样子我的问题也可能是因为我的一些想法在作怪。 心理咨询师:就你的问题来说,别人也可能遇到。都是一些很平常的事,问题是你总是用自己的标准和价值观去要求别人。要想改善同母亲的关系,你不能要求她怎么做,而只能从你做起。 求助者:可我还是不知道我的想法里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 心理咨询师:应该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你还要明确,如果想改善和母亲的关系该做些什么? 求助者:看来我的态度方面是有些问题。 该求助者的主要心理问题包括()。
A. 情绪低落
B. 内心矛盾
C. 行为冲动
D. 认知偏差
查看答案
案例分析题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8岁,高三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是重点中学学生,学习成绩优秀,以考上北大、清华为目标,学习非常刻苦。感觉高考压力非常大,从高三下学期开始,规定自己每天只睡五个小时。一个多月来开始变得憔悴,脸色苍白,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学习成绩也受到影响。求助者为此非常着急,经常睡不着。老师、家长建议调整心态、改善睡眠,求助者试图改变,但无明显效果。经老师建议,主动前来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从小做事追求完美,争强好胜,不达目的不罢休。靠自己的努力考上重点高中,前两年学习成绩一直排在年级前十名以内。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共同商定的咨询目标是: 1.改善焦虑情绪,争取SAS测验标准分减至30分。 2.从不能正常学习到能够正常学习。 3.睡眠时间从目前每晚5小时增加到每晚7小时。 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
A. 青年女性
B. 性格因素
C. 睡眠减少
D. 高考因素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国家结构形式是复合型。()
A. 对
B. 错
【真题试题】 (2008年案例分析第二大题,第75~78题) 王某自1985年以来一直受雇于X市Y县的W公司从事汽车驾驶员工作,月工资1500元,双方从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2008年2月10日,王某要求与W公司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不料得到的却是w公司的解雇通知书,要求王某在月底前办理离职手续,工资结算至2月底。此后王某虽然每天到W公司上班,但W公司始终不给其分配工作,也不向其支付工资。2008年5月5日,王某向Y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申诉。2008年5月10日,王某驾驶其朋友的汽车发生交通事故,随即被公安机关以涉嫌交通肇事罪拘留。2008年5月12日,王某在大地震中失踪,至今下落不明。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必然导致王某与W公司之间的劳动合同关系消灭的事由是( )。
A. 王某被刑事拘留
B. 王某被宣告死亡
C. 王某在地震后下落不明
D. W公司通知王某解除劳动合同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亳,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①骁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②,忽传诏对内东门③,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日:“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日:“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日借。”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④,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日:“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日:“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日:“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⑤,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注]①部勒:部署约束。②归沐:回家休假。③对内东门:到东门商议内务。④周怀政之诛:指周怀政阴谋杀人的事。⑤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在州县里通过祭祀山神为皇上祈求长寿 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李迪“胆量非凡”的一组是( )。 ①迪深厚有器局 ②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 ③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 ④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 ⑤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 ⑥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
A. ①②⑥
B. ②③④
C. ②③⑥
D. ③⑤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