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某最近由某高校到工厂挂职锻炼,担任厂长助理,以协助厂长搞好管理工作。张某毕业于某名牌大学,主修企业管理。到工厂上班的第一周,张某深入车间体察“民情”。一周后,他不仅对工厂的生产流程已了如指掌,同时也发现生产效率低下,工人们怨声载道,他们认为在车间工作又脏又吵。工厂对他们的工作环境压根儿就没有改善性措施,冬秋夏春,他们常常要忍受气温从冬天的零下10度到夏天的40多度的剧烈变化,而且报酬也少得可怜。 在第一周里,张某还看了工厂工人的有关记录,从中他获悉以下信息:工厂以男性工人为主,约占92%。60%的工人年龄处于25至35岁,26%的工人在25岁以下,14%在35岁以上。工人的文化程度低下,66%的人小学毕业,初高中毕业占32%,具有中专、技校学历的仅占2%。任职时间较短,50%的人在工厂工作仅1年或更短,30%的人工作不到5年,工作5年之上的仅占20%左右。 张某将他一周来所了解的情况向厂长做了汇报,同时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厂长,与车间工人们在一起,我发现他们的某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我们厂要想真正把生产效率搞上去,必须首先想办法去满足他们的需要。"没想到厂长却说:“要满足工人们的需要你知道,他们是被金钱驱动着,而我们是被成就激励着。他们所关心的仅仅是通过工作获得外在的报酬,如能拿到多少工资。他们根本不关心内在的报酬。小张,你在车间一周也看到了吧工人们很懒,他们逃避责任,他们不全力以赴。问题在于,他们对工作本身根本不关心。"厂长的一席话使张某颇为吃惊。他认为厂长对工人们的评价不太正确。通过与工人们一周的接触,他觉得他了解工人,也相信工人。 于是,张某准备第二周向所有的工人发出调查问卷,以便确定出工人们有哪些需要,并找到哪些需要已被满足,哪些未被满足。他希望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来说服厂长,重塑工厂工人的士气。在问卷中,他根据对工人工作的重要程度排列了15个因素,每个因素都涉及他们的特定工作。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工人们并不认为他们懒惰,只要工作合适,他们并不在乎多做额外的工作。工人们还要求工作具有挑战性,能运用创造性,并激发他们的潜力。比如:他们希望工作复杂多样,能让他们多动脑筋,并提供良好的回报。此外,工人们表达了工作中需要友情的愿望。他们乐于在良好的合作关系中工作并互相帮助,分享快乐和分担忧愁,并且能了解到怎样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由此,张某得出了一个简单的结论,即导致工人愤恨情绪和低的生产效率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报酬低、工作单调和人情冷漠。 问题: 根据小张的调查,如果你是厂长你将采取什么方法对工人进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