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在近代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大量“外来语”甚至有“外”来居上之势,盖因“西学”较“中学”发达先进也。无论高兴与否赞成与否,这种自然而然的过程就是如此,难以人为改变,大可不必因此而痛心疾首。若一定要“查户口”“讲出身”,非要“正本清源”查“血统”,非祖宗八代“根正苗红”不可,一定要把这种带有“殖民”色彩的“外来语”统统扫地出门,则我们现在几乎无法开口说话。应当说,从总体上来看,无论是方言还是外来语,都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新鲜、丰富、精确。 根据这段文字,以下哪项与作者支持的观点不一致( )

A. 语言在交流、演变中的“功利性”是客观规律,我们应顺其自然地接受它、利用它,而不要人为地去改变它
B. 对语言的演变现象不妨持豁达的态度,不必动辄大惊小怪、批评指责,过分地强调“正统”是有害且不识时务的
C. 坚守正统语言是不切实际的,只有积极吸收、利用外来语,我们的语言才会更加生动、新鲜
D. 方言和外来语不是洪水猛兽,它们能够使我们的日常用语更生动、新鲜、丰富、精确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中国古代宫廷建筑讲究“四隅之制”。“四隅之制”是《周礼·考工记》中高等级建筑的一种做法,后为帝王之家使用。古代称四隅为“地维”或“四维”,即“东南巽,东北艮,西南坤,西北乾”,其理论依据是“天圆地方,天有九柱支持,地有四维系缀”。古代建筑运用四隅的形制不多见。据记载,唐代大明宫麟德殿、北宋东京汴梁宫城、宋代山西汾阴后土庙是有角楼的。现存的山东泰安岱庙、北京紫禁城有角楼。紫禁城不仅城隅有角楼,在外朝三大殿院四角的还设有崇楼,其建筑形制很高。崇楼屋顶为重檐歇山式,装修为三交六梳菱花窗,在勘查其隐蔽部位时还发现,该建筑在早期为龙草和玺彩画。 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

A. 北京故宫角楼在早期绘有龙草和玺彩画
B. 三交六梳菱花窗是故宫崇楼特有的装修形式
C. “四隅之制”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最高等级
D. 现存古建筑中少有运用“四隅之制”的

中国人对于梅花普遍怀有一种特殊的爱恋之情。应该说,没有哪一种花像梅花这样享受着众口一词的好评。其实,就梅的形象看,若是在花中“选美”,她是无论如何难当花魁的。那薄如蝉翼的花瓣,稀疏的花蕊,淡淡的清香,在众香国里,绝对难以招人眼目。历览前贤崇尚梅的缘由,加之几次充当梅客的感悟,我想,千百年来,梅之所以让人欣赏、赞誉、咏叹,多半是源于她的品格。因此,“品逸如梅”常常被用作是对一个人品行的赞誉抑或是自励的标准。宋代林和靖老先生生性奇俊,超凡脱俗,终生不愿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直在杭州孤山过着隐居生活,平生植梅放鹤,人称“梅妻鹤子”,也历来被传为佳话。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

A. 梅的品格向来为国人所推崇
B. 国人对梅花普遍怀有爱恋之情
C. 梅获得国人的好评是因其具有坚贞不屈的品格
D. 如梅的超凡脱俗的生活历来为国人向往

我们这个时代,最不缺少的是思想,最缺少的大概也是思想。每个人都可以从互联网上,从海量的博客、微博中,看到形形色色的意见、观点,每天也都有大量的话题引发大量的思考。不少作者虽不知名,但其微博也有高明见地,令人赞叹。从另一个角度说,这个时代最缺的也是思想——真正意义上配得上我们这个时代、这个民族的思想,不是有感而发、一时兴起的表达,而是以扎实的学术研究作为支撑、以严密的学术论证作为基础的思想。 通过这段文字,作者要表达的核心观点是( )。

A. 思想和学术应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B. 思想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不缺少的也是最缺少的东西
C. 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是有学术的思想
D. 我们应当展示思想背后学术的力量

我国城乡差距大,地区发展不平衡,农民工进城是现代化进程中的______选择。在这样的历史潮流下,让留守儿童回到父母身边似乎并不______。因此,如何引导留守儿童克服自卑心理,学会坚强地面对生活,是一个全新的社会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必然 现实 课题
B. 无奈 合理 问题
C. 自主 理性 话题
D. 唯一 困难 理论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