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材料一:自万历元年到崇祯十七年(1573─1644年)的72年,从葡萄牙、西班牙、墨西哥、日本等国输入中国的白银达到一亿西元以上。这个数字仅指海舶输入申报之数,至于走私或私人带来还未计算在内。巨额的白银输入是以巨额的商品输出为条件的……又据统计,从康熙三十九年到乾隆十六年(1700-1751年)的51年间,从西欧各国进口的白银达到6800多万元。──彭雨新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材料二:清统一台湾以后,曾开放海禁,并于广东澳门、福建泉州、浙江宁波和江南云台山设立海关,作为对外通商的口岸。但后来由于西方侵略势力在中国沿海进行种种非法活动,清廷又于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下令封闭其他口岸,只准在广州一地通商……这一方面是因为当时中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不需要从外国输入大量商品……而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强盗在中国沿海各地的种种侵略活动,也不能不引起清廷的严密注意和防范。──魏千志《明清史概论》材料三:在欧洲盛行重商主义,重视现金的时代,英人认为这(贸易逆差)是国家的巨大损失,即发现鸦片大有销路,遂全力以赴。──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简要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形势。简要分析造成这种形势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材料一:(康熙元年)令滨海民悉徒内地五十里,以绝接济台湾之患。于是麾兵拆界,期三日尽夷其地,空其人。……自有粤东以来,生灵之祸,莫惨于此。——【清】屈大均《广东新语》材料二:(康熙五十五年下诏)海外有吕宋、葛喇巴等处,常留汉人,自明以来有之,此即海贼之薮也……东洋可使贸易,若南洋,商船不可令往。——《清圣祖实录》材料三: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窘迫)。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致远之无方,故有以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艘,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清】蓝鼎元《论南洋事宜书》据材料一,归纳康熙帝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和影响。

高成交量的旗形形态市况可能出现整理形态,而不是逆转。()

A. 对
B. 错

中西方文化的相互交流,彼此影响,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拟举办一次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的探究活动,现摘录其中的部分探究主题材料,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探究主题一:东学西传材料一:我国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传播到欧洲,对欧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弗朗西斯·培根曾经说过: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材料二:中世纪的欧洲的意识形态的所有领域都是基督教会独统天下的,他们用神学解释一切,难以提供启发民智和解放思想的理论和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启蒙思想家就只有从非基督教统治的遥远的东方文明国家即中国那里汲取完全不同于欧洲气质的文化中合乎他们需要的理论和知识。明清之际,程朱理学被欧洲的耶稣会士用轮船运往17—18世纪的欧洲,在那里曾经形成过100年的中国文化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如法国的伏尔泰认为,儒学不是宗教,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引自《儒家学说在欧洲的传播及影响》探究主题二:近代“西学东渐”材料三: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指出:“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材料四:孙家鼐曾是竭力支持康有为变法的重要官员,他曾把康有为称之为“忠心热胆而心通时务”的“唯一朝士”,他还对皇上表示,“若皇上责成变法,我唯举康某人,我则安能?”(在《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他曾向皇帝奏称,“康有为才华甚富,学术不端,所著《孔子改制考》最为荒谬”。他还力请皇上销毁书版,而徐察其人品心术。——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清末现代化中的激进与保守》据材料二分析法国启蒙思想家们极力推崇“中国文化”的原因是什么。

直流电机在总装时,对换向器、轴锥等都要进行防护。

A. 对
B. 错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