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我国古代某地的居民职业结构表。该表格() ①可用于研究唐宋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 ②表明手工业经营方式出现了新变化 ③表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④体现出商品经济的新发展
查看答案
关于唐代是否存在夜市,下列两则材料有着不同的叙述。材料一来自于《唐六典》:“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材料二来自唐代诗人王建《夜看扬州市》:“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这两则材料理解最合理的是()
A. 两则材料相互矛盾,不能判断唐代是否已有“夜市”
B. 材料一比材料二更具权威性,可以判断唐代没有出现“夜市”
C. 两则材料反映的地区情况不同,因此两者并不矛盾
D. 反映了当时“市”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了
哲学家罗尔斯在《正义论》中讨论社会财富的分配时,把财富比喻成一锅粥,社会群体中的每人每天轮流值日分粥,但是分粥者最后一个领粥,结果每次每个人碗里的粥都是一样多,就像用科学仪器量过的一样。这一“分粥模式”给我们的启示是()
A.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和基础
B. 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C. 促进公平正义必须依靠合理的制度
D. 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共同富裕
宋志明《现代新儒学的可能走向》一文指出:“儒学有效地组织社会、安顿人生,已形成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具有强盛的生命力。”下列儒学主张中最能体现儒学“组织社会、安顿人生”这一特点的是()
A. 天人感应
B. 格物致知
C. 经世致用
D. 民贵君轻
下列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是()
A. 玉米、甘薯等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
B. “湖广熟,天下足”取代了“苏湖熟,天下足”
C. 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 金属货币广泛应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