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5l岁,于2016年6月23日行右肺下叶切除术,术中探查发现肿瘤位于右肺下叶,大小约6cm×6cm×5cm,胸膜在肺表面有凹陷、皱缩,肺门淋巴结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并融合,右肺上、中、下三叶间裂完整。病理报告为“右肺下叶中分化腺癌,肺门淋巴结(7/9枚)、纵隔淋巴结(1/7枚)癌转移,支气管旁淋巴结(5枚)及支气管残端未见癌组织”。患者术后于2016年7月19日至10月21日行辅助化疗4周期,2016年11月13日-12月22日行放疗50Gy/25F,2018年2月17日因声嘶行胸部CT示纵隔淋巴结增多、肿大,转移癌可能。遂于2018年2月20日-7月31日行化疗6周期,复查胸部CT示纵隔未见肿大淋巴结,遂停止治疗,门诊随访。患者2019年5月7日复查胸部CT示双肺多发小结节影。考虑转移可能。遂于2019年5月11日起行分子靶向治疗至今,期间复查胸部CT示双肺病灶明显缩小。患者服药前检查肾功能Cr96μmol/L、Urea7.68mmol/L,对于上述选择的靶向药物应给予怎样的初始治疗剂量最为合适?()
A. 不能应用该靶向药物
B. 常规剂量给药
C. 常规剂量75%给药
D. 常规剂量50%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