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房屋高度91m,首层层高4.6m。该建筑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Ⅱ类建筑场地。各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 关于高层建筑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的观点 下列关于高层建筑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的观点,其中何项相对准确
A. 隔震技术应用于高度较高的钢或钢筋混凝土高层结构中,对较低的结构不经济
B. 隔震技术具有隔离水平及竖向地震的功能
C. 消能部件沿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设置,宜设置在建筑物底部位置
D. 采用消能减震设计的高层建筑,当遭遇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会发生丧失使用功能的破坏
查看答案
某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房屋高度91m,首层层高4.6m。该建筑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Ⅱ类建筑场地。各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 关于高层混凝土结构抗震分析的一些观点 下列有关高层混凝土结构抗震分析的一些观点,其中何项相对准确
A. B级高度的高层建筑结构应采用至少2个三维空间分析软件进行整体内力位移计算
B. 计算中应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
C. 对带转换层的高层结构,必须采用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补充计算
D. 规则结构控制结构水平位移限值时,楼层位移计算亦应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
某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房屋高度91m,首层层高4.6m。该建筑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Ⅱ类建筑场地。各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 烟囱顶端风压设计值 某钢筋混凝土圆烟囱,高80m,烟囱坡度小于0.02,第一振型对应的I临界风速vcr1=27.59m/s,烟囱顶端风振系数βh=1.64。当已判断出该烟囱可能出现跨临界强风共振时,如果第一振型横风向风振尚未起控制作用,即烟囱承载力极限状态仍由顺风向设计风压控制,试问:此种情况下,烟囱顶端风压设计值wh(kN/m2)的最小值应最接近下列何项数值
A. 1.20
B. 1.75
C. 2.10
D. 2.85
某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房屋高度45.9m,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Ⅱ类场地,第三层为转换层,纵横向均有落地剪力墙,地下一层板顶作为结构的嵌固端。 考虑双向水平地震的扭转效应中,框架柱的轴力标准值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的某高层办公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当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时,在单向水平地震作用下某框架柱轴力标准值如表所示。表单向水平地震作用方向框架柱轴力标准值/kN不进行扭转耦联计算时进行扭转耦联计算时x向45004000y向48004200 试问:在考虑双向水平地震的扭转效应中,该框架柱的轴力标准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 5365
B. 5410
C. 6100
D. 6150
某框架-剪力墙结构,高度50.1m,地下2层,地上13层。首层层高6m,第二层层高4.5m,其余层高3.6m。纵横向均有剪力墙,地下一层板顶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该建筑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Ⅰ类建筑场地。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小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40。 采取所以相关措施之后,满足规程最低要求的柱轴压比最大限值 首层某框架中柱剪跨比大于2,为使该柱截面尺寸尽可能小,试问: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规定,对该柱箍筋和附加纵向钢筋的配置形式采取所有相关措施之后,满足规程最低要求的该柱轴压比最大限值应取下列何项数值
A. 0.95
B. 1.00
C. 1.05
D.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