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谈谈你对“商山四皓”的理解。 商山四皓,就在我们太乙宫的翻译学院。“商山四皓”从汉代起就可以叫做“南山四皓”。商山:又名商阪、地肺山、楚山,指秦末隐居在商山的四位年高隐士。秦朝末年残暴统治,东园公,角(Lù陆,一作“角lù”)里先生、绮______ 里季、夏黄公四位老先生不堪压迫,隐居入商山。秦亡,汉朝建立,高祖刘邦访求并聘请他们出山,四位年高隐士不应征召。 “四皓”精神大致可用“避乱隐居,不仕修身,待机出山”来概括。唐人具有浓厚的“四皓”情结,其归隐的主要原因是为躲避当时政治风云可能造成的祸患,同时也在等待着出山的机会。“四皓”情结对我国传统文人“外圆内方”集体人格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论述:
唐代的知识分子实现自己理想的途径有哪几种? 一是参加科举考试,博取功名,这是最主要和最辉煌的;二是从军边塞,建立功名;三是漫游山川,既可陶冶性情,又可结交名流,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此外,隐居终南成为唐人入仕的一条捷径。其一,隐以待时,寻找机遇。 在唐代,漫游和隐逸都是提高自己知名度的绝好方式,而最终因为名声远扬而经人引荐步入仕途、进入幕府______ 者大有人在,唐代很多诗人如杜甫、李商隐等都有入幕的经历,李白就是这方面的典型。文人们从来就没有把归隐视为最终的目的和目标,只是把它作为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己,或者说是在他们仕途不顺或失意后的无奈之举,其最终的目的还是等待时机,登上仕途之路。归隐是为了更好的入仕,等待着合适的机会和机遇,谋求东山再起,重新复出,可以说退是为了更好的进。其二,仕而无望,归隐终南。唐代终南近在京畿,许多文人是经过终南捷径走进长安城的,所以终南诗作蕴涵了唐代诗人生命意识的觉醒、自我意识的萌发以及对自我价值的考量的。但是,唐代尽管政治开明,士人进入仕途后面对的依然是仕途坎坷,市朝倾轧和宦海浮沉。这时,他们的退身之处,还是终南山。于是,终南诗作也流露出了诗人遭遇贬谪的生命沉沦和身不由己的人生情态。唐代以终南隐逸为题材的诗歌,具有生命沉沦郁结的悲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