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小学教育实践中,有的学校为了培养独生子女的吃苦精神,组织“吃苦夏令营”等活动进行“挫折教育”,而有一些学校为了体现对学生个性的尊重,采取“零批评”的教育方式,即在学校教育中只采取鼓励、表扬等正面教育方式。请联系教育学有关理论针对“挫折教育”和“零批评”谈谈你的观点。
查看答案
()发明了“麻沸散”,被誉为“神医”。
A. 扁鹊
B. 华佗
C. 李时珍
D. 张仲景
如何理解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在实践中如何发挥其整体功能?
下列选项中不是我国现代作曲家冼星海的作品的是()。
A. 《黄河》
B. 《到敌人后方去》
C. 《义勇军进行曲》
D. 《在太行山上》
案例分析题 阅读下列案例,评述其中班主任老师的德育观以及所采用的德育方法。 周五下午最后一节课,在班主任老师的主持下,班级里进行“选差”的民主投票,教室里闹哄哄的。望着同学们挤眉弄眼的鬼脸和似乎暗示着什么的手势,我烦恼地闭上了眼睛。真的,我不明白这样的评选究竟有什么意义,人各有志,让他们折腾吧,我还是专心致志地思考那几道数学题,投票结束,班主任一身正气地走到讲台上,当场唱票,宣布评选结果。“纪律最差,孙晓梅(假名,下同),32票;劳动最差,王信,一共30票,不少啊;礼貌最差,郭大鹏,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学习最差,李立,铁证如山;……。”老师的声音像从地狱里发出,我的脑子一片空白。放学了,一切都在喧嚣中结束了,那些当选最差的学生,谁也不肯回家。男生的眼中燃烧着怒火,女生则已经趴在桌上泣不成声了。望着窗外朦胧的雨色,我只觉得一股说不清楚的滋味涌上心头,突然,鼻子一酸,泪水不禁夺眶而出。我不明白,老师的“选差”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这种“民主投票”又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要转学,我要退学,我宁愿做一个文盲,也不愿回到这样的班级和学校。(节选自钱民辉著:《学生实知实说》,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