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生命的问号 田彩虹 一颗有毒的树矗立在路旁。 第一种人大老远看见了,赶紧绕道而行,他们一点也不愿接近,生怕不小心会中毒。 第二种人,来到了树边,看见这棵树,马上就会想到它的毒素,急着要砍除它,以免有人中毒。 第三种人有着不同的心态,愿意带着慈悲心去思索:这棵树也有生命,不要轻易地毁掉。于是在树旁圈上篱笆,注明有毒,以此避免危害到别人。 至于第四种人在看见这棵树的时候,会说:“喔!一颗有毒的树,太好了,这正是我要的!” 他们开始研究树的毒性,提炼了毒素,与其他成分混合,制成了可以救人的药材。 你认为人生是什么呢如果有一个造句,“人生是……”或“人生像……”,你会怎么完成这个句子呢 用直觉,就是脑海里直接浮现出来的答案,我们不是在写作文或进行造句,不需要修饰或优美的语句。 “我的答案是人生如戏。”一位看起来吊儿郎当,凡事不在乎的男士可能会这样说。 “从小爸爸妈妈为这个家打拼,一直认为人生是很艰辛的。”即使这位女学员没有说出来,从她愁眉不展的神情,也可以猜想得到答案。 “人生是一场无体止的竞赛。”这位学员有着非常明显的“宁为鸡口,不为牛后”以及“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的性格。 难怪他说自己当年没有考上第一志愿的高中,就放弃已考上的第二志愿,毅然去当兵。 还有人说“人生是来还债”,这样的想法,虽然宽慰了受到创伤或不平待遇时的怅惘,但回答这个问题的学员,似乎有着很深的无奈。 人生到底像什么这的确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然而也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种对人生不同的态度,形成各不相同的生命剧本。 我们对人生的诠释,其实也就是内在潜意识的外在表现,自然也就活出那种形态的生命形式。 于是我们会看到,有些人终其一生,始终扮演着苦情哀怨的主角;有些人虽然很会赚钱,但却始终留不住钱;有些人最擅长演出的就是悲剧英雄。 还有一位学员在课堂上赫然发现,自己不论在婚前、婚后,在家庭、公司,虽然是有女儿、太太、媳妇、职员等各种不同的称呼,但总括而言,结果只有一个——为别人而活,完全没有自我。 “人生永远是朝着你所思考的方向前进”,就像开头故事中的那棵树,你用不同的方式对待,就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你认为人生像什么呢 请根据四种人对“一颗有毒的树”的态度,依次概括出他们各自的特点。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默写名言名句 在下面画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诗句。 ①______,觉今是而昨非。(陶潜) ②______,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 ③______,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

花不都是香的 蓝荫鼎 一个假日午后,我带着一家大小上阳明山赏花。天气分外晴朗,赏花的人比山坡上的花还要多。人影在花丛中窜动,有照相的、有吃东西的、有谈天说地的,信步走着,看在眼里真也有趣。 小孙儿在前头蹦跳着开道,太阳照着满山的樱花、杜鹃,人生的确美好。 “爷爷,为什么那个花不香” 不知何时,小孙儿扯住我的衣袖,不停地摇动,他的另一只小手指着一丛红艳的杜鹃。 我愣了一下。 “哪个花哦!这是好看的,不用香。” “花都应该香嘛!” 他不服气地不满意地噘起了小嘴。 回家之后,孙儿的话缭绕在我的心头,久久不散:花都应该香嘛!究竟这有没有道理我不是也常想“男人都该是彬彬君子,女人都该是贤妻良母”吗我又对不对呢 坐下来,环视满庭花草,静静地想:花和草长了一院子,可是,杜鹃、山茶、桂花、含羞草、太阳花、向日葵、兰花……没有一种是跟别的花草相同的,它们都各有特色。看见梅花便可以嗅到早春的气息;看见榴花便知是五月榴花照眼明;桂花和红叶便可捎来秋意;苍松和腊梅象征了冬寒。 如果我们顺着自然去要求,那么一定可心满意足;可是,若要在夏天赏梅,春天看红叶,谅必大失所望。 人是自然的产物,也和大自然中的其他生物一样各具特色,这个人适合统领三军,那个人精于舞文弄墨,各有天赋,各有使命。 人若能知道植物花草的特长,加以妥善运用,不仅能使斗室生辉,更能美化生命,使之灿烂辉煌。就像春梅开时踏雪寻梅,“采得好花瓶中养,伴我书声琴韵,共度好时光”。 人之用人,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善用人者,不但能认清别人的特点,更能施以机会发扬光大。这种知人的智慧,也就是古人称颂的知已。所以伯牙绝弦于钟子期,仲尼覆醢于路,都是叹知音的难得。伯乐求千里驹,是相得益彰。 一般人不仅不能知人善任,常站在自我的领域里要求别人。要是孩子的功课不好,就以家长的身份指责教师不行,要求到好学校并找好老师;如果太太三餐下厨口味不合,我要求她照顾我的舌头加油添醋;若是在某些事情上和朋友之间有了歧见,我总是使尽心机,不惜威胁利诱要求别人跟着我走…… 一个明是非的人不过分要求。要求一个工人做精湛的音乐演奏或请一位孩童作学术讲演,就像要杜鹃展示兰的气质和芬芳或含羞草表现松柏的劲拔一样不可能。 文章以“花不都是香的”来做标题,这样有什么好处

读书人是幸福人 谢冕 ①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又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②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份喜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感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③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马克思学得入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④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了做一个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说“极大的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负面效果的。但我们所指读书,总是以其优良品质得以流传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于崇高一类,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成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⑤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第①段中说读书人拥有的“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是什么世界为什么这个世界“为读书人所独有”

读书人是幸福人 谢冕 ①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又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②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份喜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感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③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马克思学得入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④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了做一个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说“极大的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负面效果的。但我们所指读书,总是以其优良品质得以流传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于崇高一类,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成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⑤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在第②③④段中,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论证了“读书人是幸福人”这一中心论点的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