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四、定义判断每道题中都给出了一个概念的定义,请你根据这个定义,从四个备选的事物或行为中选出一个最为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典型事物或行为。注意:在这项测验中,本定义被假定为正确的、不容置疑的。 机构单位:是能够拥有资产、承担负债,从事经济活动并与其他单位进行经济交易的实体。 下列属于机构单位的是( )

A. 某企业的下属工厂
B. 由某高校所有的学生食堂
C. 北京协和医院管理的某科室
D. 长沙市黄花机场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二、根据给出的表格资料,回答以下问题江苏省主要运输指标完成情况指标计量单位2000年2002年2005年一、旅客运输量万人107244115889.22145204.34铁路万人48915296.66658.3公路万人101713110139138287水路万人53428437民航万人126169.62222.04二、旅客周转量亿人公里776.25924.311222.03铁路亿人公里165.87183.82245.37公路亿人公里594.48719.08水路亿人公里1.450.700.11民航亿人公里14.4520.7128.45三、货物运输量万吨9043688587.83112908.73铁路万吨40774407.35090.45公路万吨590566029976301水路万吨259032241129277民航万吨2.52.534.28管道万吨139514682236四、货物周转量亿吨公里1505.571549.123068.88铁路亿吨公里371.32373.87480.49公路亿吨公里309.72354.98459.18水路亿吨公里746.39770.32056.9民航亿吨公里0.30.340.58管道亿吨公里46.8449.6371.73五、港口货物吞吐量万吨41364436.975517其中:外贸吞吐量万吨4536629611364 表中显示,江苏客、货运输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A. 公路
B. 铁路
C. 水路
D. 管道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以下问题。 建筑成为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首先是因为它凝聚着人类物质生产的巨大劳动,是人类自觉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直接成果。建筑虽然起源于防寒、祛暑、荫蔽、安全等实用的生活要求,但在建筑史上,人类为解决生活实用而付出的合作劳动却远远不如对非实用的方面付出的多。宫殿、庙宇、祭坛、陵墓、教堂、纪念碑、园林等等,这些全部或基本上服务于精神生活的建筑,其成就远远超过了住宅、作坊、堡寨等服务于物质生活的建筑。建筑形式、建筑风格的演变,往往是一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最敏感的见证。在西方,人们形象地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 人们对建筑的美感,客观上来源于建筑的形式,舒畅、别扭、恐怖、惊讶、幽静,轻松、肃穆……这是视觉反应的直觉情绪;质朴、刚健、柔和、雍容、华贵、纤秀、端庄……这就进入了初步的审美判断。所有这些主观的感受,无不是建筑的序列组合、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造型式样、色彩质地、装饰花纹等等外在形式的反映。但是这些感受又不是抽象的,其中往往包含着某些特定的内容,因而使得建筑的美感有可能突破单纯的形式美的法则而深化发挥。像秩序井然的北京城,宏阔显赫的故宫,圣洁高傲的天坛,诗情画意的苏州园林,清幽别致的峨眉山寺,安宁雅静的四合院住宅,端庄高雅的希腊神庙,威慑压抑的哥特式教堂,豪华炫目的凡尔赛宫,冷峻刻板的摩天大楼……所有这些具体感觉形式,无不包含着深刻的历史因素以及整个时代的、民族的审美倾向,无不包含着悬念、感触、素养、格调等等主观因素。建筑的美感是朦胧的,但又可以是明确的;是抽象的,但又可以是具体的;是无声的空间凝聚,但又可以是有声有色的时间的延伸。 目前对建筑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甚至给建筑美学下一个定义也是[ ]的。但是,把建筑作为一项艺术门类;从它的艺术特征,它的艺术风格和它的形式美法则人手加以研究,无疑将有助于探索更为深入广阔的课题,例如,建筑美感的组成因素,特别是它的心理构成因素,建筑创作的形象思维特征,自然美与环境美的美学内容,形式美的形成与发展等等。 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建筑美的研究历史悠久,虽然目前还没有建立起独立的完整的体系,但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成为一门艺术性较强的新兴学科
B. 建筑美学研究应该作为一项艺术门类,它必定有助于课题空间的拓展、深入探索和建筑学的健康发展
C. 建筑美感终究会明确具体,并成为有声有色的时间延伸,从流动到稳定,从单纯到复杂
D. 建筑美感源于形式,但随着时代的向前发展,所有美感必将突破单纯伪形式美法则而得以升华

本部分均为单选题,着重考查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驾驭能力。 这种能力包括:对词、句子、篇章一般意思和特定意义的理解;对比较复杂的概念和观点的准确理解;对语句隐含信息的合理推断;根据上下文,恰当选用词语;准确地辨明句义,筛选信息。 注意:问题可能是选择一个词语或一个句子,使表达最为准确,也可能是考查对文字内容的理解,你的选择应与题目要求最相符合。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以下问题。 在地球长期进化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化石能源的有限性向人们提出一个严峻的问题:人类未来的新能源是什么 自从1954年世界上首座试验性质的核电站在前苏联投入使用以来,目前全球正在运行的核电站已达400多个。它主要是用中子轰击铀235或钚239,使原子核产生裂变,释放出大量能量。但是,用于核电站发电的裂变材料也是有限的,有专家估计,依照现行的核电站需要,地球上裂变材料用不到100年,因而许多专家认为,人类社会的未来能源将主要是聚变核能。 从太阳发出的似乎是无穷无尽的光和热以及氢弹的世大威力上,我们可以看到氢元素的核聚变反应会释放大量的能量。据测算,一升水中所含有的氢的同位素——氘,发生核聚变反应所放出的能量相当于300升汽油燃烧的能量。这就是说,地球现存的氘等聚变材料可供人类使用亿万年。所谓核聚变反应,就是在两个氢原子核充分接近时,它们之间的引力将使它们聚合在一起,同时放出大量能量。但是要使两个氢元素的原子核充分接近,就必须把它们加热到上亿度的高温才能克服相互间的静电斥力。而要使足够多的原子核有发生核聚变的机会,还必须把一定量的上亿度的反应材料约束足够长的时间。这正是受控核聚变研究的[ ]所在。从科学家们认识到核聚变将成为人类社会有希望的能源以来,已有半个世纪了。在发达国家中,受控核聚变研究已面临着科学上的突破,预计下世纪中叶示范性的商用核聚变反应堆将会问世。 文中[ ]应填入的词语是( )。

A. 难题
B. 关键
C. 核心
D. 焦点

四、定义判断每道题中都给出了一个概念的定义,请你根据这个定义,从四个备选的事物或行为中选出一个最为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典型事物或行为。注意:在这项测验中,本定义被假定为正确的、不容置疑的。 资源使用效率:是指在社会范围内,以一定的投入创造出最大的产出,或以最少的投入获取一定的产出。 下列选项中,不利于资源使用效率提升的是( )

A. 对每一种资源的使用和加工都尽量采取最好的方法或技术来处理,使其可用性最大
B. 采取最佳的组织形式或结构安排、各种资源按其功能特色搭配,使各种资源的联合生产能力最大
C. 为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采取绝对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
D. 不浪费每一种资源,将每一种资源都派上最好的用场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