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明旅游”综合性实践活动中,教师请学生运用幽默语言提示人们爱护草地,下列学生表达合于要求的是()
A. 小草有生命,足下请留情
B. 小草长得好,路过绕一绕
C. 小草绿油油,爱惜记心头
D. 眼前芳香草,千万莫醉倒
查看答案
阅读“戏剧活动”的设计,按照要求答题。第一阶段,学生阅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推荐的课外读物或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寻找感兴趣的材料,改编成剧本。第二阶段,学生举办剧本推介会。大家交流、欣赏各自改编的剧本,评选出优秀剧本,供同学们选择排演。第三阶段,戏剧展演。学生依据事先研制的戏剧表演评价规则,对各个剧目演出情节进行评价,评选优秀剧组、演员等。对上述“戏剧活动”设计的分析,正确的是()
A. 教师意在强调学生应将阅读结果转化为表演活动
B. 设计体现出以评价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理念
C. 教师搭建校园明星成长的平台,激发了学生兴趣
D. 设计让学生做实施者、评价者,教师则做旁观者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占文中年龄的称谓的诗句,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垂髫:婴儿一两岁
B. 束发读书轩中(《项脊轩志》)束发:少年十七八岁
C. 豆蔻梢头二月初(《赠别》)豆蔻:女子十五岁
D.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加冠:男子二十岁
阅读下面一则有关写作的教学叙事(节选),按要求答题。为了让学生尽快提高写作水平,我要求所有学生每周写篇500字以上的作文,可以摘抄。尽管如此,学生依然叫苦连天 第一次的作业情况是。有人抄作文选.有人抄名句名段,令我欣慰的是有一篇文章虽然稚嫩,但不乏对生活的感悟和优美的语段.只是字里行间流露出“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成熟”。这让我有意识地记住了他的名字。接着好几次作业我留心观察发现,
A. 将练笔与摘抄相结合,缓解了学生对写作的畏惧心理
B. 这个班的学生普遍存在写作“不知道写什么”的问题
C. 教师关注个别学生发展,忽略了对多数同学的写作指导
D. 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敢于表达真实情感
阅读《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节选),按要求答题。 这节课的重点是带领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和环境描写的作用。我准备分四个环节展开:第一,研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主要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林黛玉的句子,师生讨论;然后再找出贾府中其他人描述林黛玉的句子,师生讨论。第二,观看电视剧《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的视频片段。第三,拓展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比较两篇小说中景物描写的
A. 从整体设计和安排来看,教师对课文的教学重点把握不够准确
B. 第一环节从直接描写的角度,引导学生探讨人物形象塑造方法
C. 第二环节使用视频时没有提出具体学习要求,教学意图不明确
D. 第三环节拓展阅读引入的资料、与课文的教学重点联系不紧密